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木槿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木槿
發文日:103/08/28
木槿
木槿
學名:Hibiscus syriacus L.
科名:錦葵科(Malvaceae)木槿屬(Hibiscus)
別名:水錦花、白錦花、白水錦花、木棉、荊條、朝開暮落花、喇叭花、木錦花、蕣、雞肉花、椴、櫬、日及、藩籬花、籬障花、清明籬、白飯花、豬油花。
英文名稱:Shrub Althaea, Rose of Sharon, Shrubalthea, Hibiscus, Syrian Hibiscus, Blue Hibiscus
分布:台灣全境用於觀賞或綠籬栽培
形態:落葉性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4 公尺。葉互生,單葉具葉柄,葉片卵形或菱形,三淺裂,葉緣具粗鋸齒緣,三主脈。花單生著生於葉腋,花瓣5片,有時為重瓣,花瓣倒卵形,花色白色、粉紅色、桃紅色;花萼杯形,雄蕊基部連成筒狀包圍花柱,雄蕊束超出花冠外;雌蕊花柱 5 枚。花期7-10月。果實蒴果,橢圓形,種子黑色。
繁殖方法:種子或扦插
利用部位:以花、葉、莖皮或根皮、果實、根入藥。
效用: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

木槿為台灣常見的庭園灌木花種,多作為園藝觀賞或綠籬用途。木槿開花時,朝開暮謝,一朵朵接著陸續綻放,因開花期長,故在韓國稱為無窮花,也是韓國的國花。

在中醫以樹皮或根皮入藥,中藥名為「木槿皮」,治赤白帶下、腫瘤和疥癬,莖皮含suberic acid、1-octacosanol、β-sitosterol等;根皮含鞣質(tannin),粘液質(mucilage)等成分。花可治痢疾,含胡蘿蔔素類色素;葉片含肥皂草素(saponaretin),肥皂草苷(saponarin),β-胡蘿蔔素(β-carotene),葉黃素(lutein)等;以種子入藥,中藥名為「木槿子」,種子油含有錦葵酸(malvic acid)、膨大海酸(sterculinic acid)、tetradecatrienoic acid等。

木槿其性味苦寒,脾胃虛弱者慎用,無濕熱者不宜服。木槿皮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癢之效,可治黃疸、痢疾、腸風瀉血、肺癰、腸癰、帶下、痔瘡、陰囊濕疹、疥癬等。木槿花具有清涼解毒、利濕之效,可治中暑、肺熱咳嗽、腸風便血、痢疾、白帶、癰腫瘡毒等。木槿子具有清肺化痰、解毒止痛之效,可治肺熱咳嗽、痰喘、偏頭痛等。葉具有清熱、消腫毒之效,可治腸風、痢疾、疔瘡癤腫等。

參考資料
(1)邱年永 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3) P111 台北南天書局
(2)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C%A8%E6%A7%BF
(3)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