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高氏柴胡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高氏柴胡
發文日:103/08/28
高氏柴胡
高氏柴胡
學名:Bupleurum kaoi Liu, Chao et Chuang
科名:繖形科(Umbelliferae) 柴胡屬(Bupleurum)
分布:人工栽培
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70公分。莖直立有節,多分枝,纖細,基部常木質化。葉互生,單葉,根生葉叢生,葉長橢圓披針形或匙形,葉端銳尖,葉基長楔形,全緣葉,莖生葉互生,葉披針形,葉端銳尖,向上漸小,葉基漸狹至莖或近莖,全緣葉,膜質,葉面綠色,平行葉脈數條,具托葉,葉無柄或近無柄。複繖形花序兩性花,花序柄長,花梗不等長,總苞苞片葉狀,1-5枚,小苞片3-10枚,花萼合生筒狀,花萼齒退化不明顯,與子房合生,花多而小,每簇5-12枚,花瓣5枚,黃色;雄蕊5枚,與花瓣互生,雌蕊心皮2枚,合生,花柱2枚,基部膨大為花柱基,圓錐形或盤形,分泌花蜜,子房下位,子房2室。離果,分果片2枚,果稜明顯,無翅,腹面膨大,無毛,附著於果瓣柄,果熟分離,果實成熟時褐色,種子數量很多。花果期夏、秋之間。
繁殖方式:以種子繁殖
利用部位:根部或全草。
效用:解熱、鎮痛、消炎、解毒

高氏柴胡為臺灣特有種,又稱台灣柴胡,原產於台灣,分布於中北部低海拔山區,其根部有效成分柴胡皂素(saikosapoins)含量較一般柴胡高,為一具發展潛力之本土藥材。高氏柴胡以種子繁殖,於每年3-4月時種植田間,種子在播種育苗前需以清水淋洗,去除發芽抑制物質再行播種於育苗盤,種苗之本葉長至4-6片時即可移植田間種植,栽培之行株距為100×30公分,至11-12月即可收穫根部。

高氏柴胡可和解退熱、疏肝解鬱,可治感冒發燒、寒熱往來、胸腋漲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柴胡 (Radix Bupleuri) 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具有去腸胃結氣、寒熱邪氣之效,具有推陳致新、久服輕身及明目益精等功效,在中國、日本、韓國及台灣等地區廣泛應用於產品開發。中國藥典之正品柴胡為繖形科柴胡屬之北柴胡(B. chinense DC.)的乾燥根,高氏柴胡則為臺灣特有原生柴胡,其保肝效果已被證明,均優於日本三島柴胡(B. falcatum L. var. komarowi Koso-Polj)與中國北柴胡,為深具發展潛力之藥用植物。

柴胡為常異交植物,種子具有低溫需求性,發芽率低且發芽勢不佳,故種子在播種前,需以清水淋洗,去除發芽抑制物質後再行播種,即可繁殖。柴胡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之環境,其耐寒耐旱,怕積水,栽培地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土或壤土,作畦栽培。播種前可將種子用40℃的溫水浸泡12小時,再取出沉於底部的飽滿種子播種即可。

參考資料:
(1)中文百科在線
(2)台灣特有種高氏柴胡防治C型肝炎之應用http://wp.kmu.edu.tw/schoolmag/files/2014/10/41-17.pdf
(3)醫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