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到手香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到手香
發文日:103/08/28
到手香
學名:Plectranthus amboinicus (Lour.) Spreng.
科名:唇形科(Labiatae)刺蕊草屬(Pogostemon)
英文名稱:Patchouli, Cuban Oregano, Torbangun, Country borage
中文別名:左手香、印度薄荷、著手香、刺蕊草、本藿香、藿香、排香草、洋薄荷、番檸檬、廣藿香、過手香、倒手香、大葉薄荷草。
分布:台灣全境平野或人工栽培
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120公分,全株被毛,具有濃郁香氣。莖直立稍具蔓性,多分枝或叢生,肉質莖,莖上密佈粗毛,基部臥狀,老莖外表木質化,上部斜伸或直立,淡綠色。葉對生,葉片心形,粗鋸齒緣,葉片肥厚肉質狀,兩面皆被柔毛,基部楔形或廣楔形、心形,先端鈍圓形或突尖,粗鋸齒緣,葉脈於葉背凸起,葉面稍凹下。輪生聚繖花序密生成假總狀花序,花頂生或腋生,小花多數,花萼筒狀;花冠具二唇,長0.8-1.2公分,淡紫色,上唇近圓形,直立如旗瓣,下唇廣舟形,直伸,基部對生 2 枚小裂瓣,長橢圓狀披針形;雄蕊 4 枚;子房球形,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柱頭 2 歧。花期春、秋之間。果實小堅果,長卵形,種子細小。花期春、秋季或近全年。
繁殖方法:種子或扦插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清熱止嘔、健胃、消腫止癢、涼血解毒。
到手香主要產於菲律賓、馬來西亞、巴西、中國及印度等地,其葉片肥厚,植株密被細毛,具有濃厚之香氣,是家庭經常栽種的觀葉植物,在台灣相當常見,為民間普遍栽培之藥草,在觸摸或搓揉葉片之後,手上會留下其特有的香味,故名為到手香,其訛音為「著手香」、「左手香」、「倒手香」、「過手香」等,並充作「廣藿香」使用,別稱廣藿香。到手香除了具有觀賞與藥用價值,因全株具有強烈辛香味,亦可提煉精油使用,所提煉出的精油具有濃烈的香柏氣味,可作為薰香與香料固定劑,在東南亞國家是經濟價值極高的作物。近年來歐美國家非常盛行芳香療法,故到手香因其特殊的香氣,用來作為促進上皮組織再生、治療粉刺、溼疹、香港腳以及皮膚乾裂等症狀,是很受歡迎的香藥草植物。
在台灣民間傳統用藥中,到手香主要用於治療發炎症狀,特別是對耳炎、喉嚨不舒服、外傷等問題,可治中暑嘔瀉、胸脇苦悶、寒熱頭痛、心腹疼痛、癰腫、疔瘡。印尼的傳統用藥則將之作為催乳劑,用於哺乳婦女,對增加泌乳有很好之療效。研究資料顯示,到手香葉片萃取之香芹酚 (carvacrol) 及百里香酚 (thymol) ,具有較強的抗發炎及鎮痛作用,故治療喉嚨腫痛及消炎殺菌方面有很好療效。香芹酚是到手香的主要揮發性成分,具有多種活性,在抗發炎、抗微生物以及抗氧化作用方面已有相關研究,但在生物體內的作用機制尚未清楚,其長期的毒理學研究亦尚未建立,由於民眾使用方式各異,曾有使用到手香過量而引起中毒之事,輕微中毒者可引起過敏現象,而嚴重者曾出現多重性器官衰竭之案例,故在使用上須特別注意。
台灣的到手香品種,除了全綠色的到手香之外,尚有斑葉到手香(Plectranthus amboinicus Well-sweep wedgewood)及鑲邊到手香(Plectranthus amboinicus 'Variegata'),讓到手香的園藝觀賞價值更有豐富變化,增加盆栽與花壇的色彩層次。
其性喜高溫,耐熱、耐旱、耐陰,生命力強健,其生育適溫攝氏 20-28 度,栽培環境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日照 50-70% 最理想,在蔭蔽處葉色和斑紋容易退化。在夏季陽光直射容易造成葉緣燒焦或葉片脫落,可在栽培處稍加遮光處理,而冬季則需注意寒害,可移至溫暖避風處來越冬。栽培土以疏鬆肥沃之腐植質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避免積水不退,在梅雨期間不可長期淋雨處於潮濕狀態。本植物可耐旱,土壤保持適度濕潤至半乾旱狀態即可,長期潮濕則易爛根。繁殖以播種或扦插法,但以扦插方式為主,其莖葉肥厚脆嫩,用插枝方式即可容易繁殖。在春至秋季為扦插適期,成活率極高,剪取莖枝每段 15-20 公分,帶 2-3 節,扦插後保持土壤濕潤,約經 10-15 天發根成苗,成長非常快速。在生長期間每月薄施追肥一次,氮肥比例提高有利葉色美觀。栽培期間可摘心處理促進分枝,使株型美化,分枝少時可摘心或修剪,促使側枝生長;每年春季修剪整枝一次,植株老化則需強剪或更新栽培。若植株開花則為開始老化現象,當花莖長出時應立即剪除,以抑制植株快速老化。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 p83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http://www.kdais.gov.tw/view.php?catid=3132
(3)到手香萃取物抑菌與抗發炎作用之探討http://ir.cnu.edu.tw/handle/310902800/29171
(4)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 台灣有毒中草藥毒性資料庫
(5)香芹酚在結紮線誘導大白鼠實驗性牙周炎之保護作用
http://ir.lib.ntust.edu.tw/handle/987654321/23727?locale=en-US
學名:Plectranthus amboinicus (Lour.) Spreng.
科名:唇形科(Labiatae)刺蕊草屬(Pogostemon)
英文名稱:Patchouli, Cuban Oregano, Torbangun, Country borage
中文別名:左手香、印度薄荷、著手香、刺蕊草、本藿香、藿香、排香草、洋薄荷、番檸檬、廣藿香、過手香、倒手香、大葉薄荷草。
分布:台灣全境平野或人工栽培
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120公分,全株被毛,具有濃郁香氣。莖直立稍具蔓性,多分枝或叢生,肉質莖,莖上密佈粗毛,基部臥狀,老莖外表木質化,上部斜伸或直立,淡綠色。葉對生,葉片心形,粗鋸齒緣,葉片肥厚肉質狀,兩面皆被柔毛,基部楔形或廣楔形、心形,先端鈍圓形或突尖,粗鋸齒緣,葉脈於葉背凸起,葉面稍凹下。輪生聚繖花序密生成假總狀花序,花頂生或腋生,小花多數,花萼筒狀;花冠具二唇,長0.8-1.2公分,淡紫色,上唇近圓形,直立如旗瓣,下唇廣舟形,直伸,基部對生 2 枚小裂瓣,長橢圓狀披針形;雄蕊 4 枚;子房球形,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柱頭 2 歧。花期春、秋之間。果實小堅果,長卵形,種子細小。花期春、秋季或近全年。
繁殖方法:種子或扦插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清熱止嘔、健胃、消腫止癢、涼血解毒。
到手香主要產於菲律賓、馬來西亞、巴西、中國及印度等地,其葉片肥厚,植株密被細毛,具有濃厚之香氣,是家庭經常栽種的觀葉植物,在台灣相當常見,為民間普遍栽培之藥草,在觸摸或搓揉葉片之後,手上會留下其特有的香味,故名為到手香,其訛音為「著手香」、「左手香」、「倒手香」、「過手香」等,並充作「廣藿香」使用,別稱廣藿香。到手香除了具有觀賞與藥用價值,因全株具有強烈辛香味,亦可提煉精油使用,所提煉出的精油具有濃烈的香柏氣味,可作為薰香與香料固定劑,在東南亞國家是經濟價值極高的作物。近年來歐美國家非常盛行芳香療法,故到手香因其特殊的香氣,用來作為促進上皮組織再生、治療粉刺、溼疹、香港腳以及皮膚乾裂等症狀,是很受歡迎的香藥草植物。
在台灣民間傳統用藥中,到手香主要用於治療發炎症狀,特別是對耳炎、喉嚨不舒服、外傷等問題,可治中暑嘔瀉、胸脇苦悶、寒熱頭痛、心腹疼痛、癰腫、疔瘡。印尼的傳統用藥則將之作為催乳劑,用於哺乳婦女,對增加泌乳有很好之療效。研究資料顯示,到手香葉片萃取之香芹酚 (carvacrol) 及百里香酚 (thymol) ,具有較強的抗發炎及鎮痛作用,故治療喉嚨腫痛及消炎殺菌方面有很好療效。香芹酚是到手香的主要揮發性成分,具有多種活性,在抗發炎、抗微生物以及抗氧化作用方面已有相關研究,但在生物體內的作用機制尚未清楚,其長期的毒理學研究亦尚未建立,由於民眾使用方式各異,曾有使用到手香過量而引起中毒之事,輕微中毒者可引起過敏現象,而嚴重者曾出現多重性器官衰竭之案例,故在使用上須特別注意。
台灣的到手香品種,除了全綠色的到手香之外,尚有斑葉到手香(Plectranthus amboinicus Well-sweep wedgewood)及鑲邊到手香(Plectranthus amboinicus 'Variegata'),讓到手香的園藝觀賞價值更有豐富變化,增加盆栽與花壇的色彩層次。
其性喜高溫,耐熱、耐旱、耐陰,生命力強健,其生育適溫攝氏 20-28 度,栽培環境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日照 50-70% 最理想,在蔭蔽處葉色和斑紋容易退化。在夏季陽光直射容易造成葉緣燒焦或葉片脫落,可在栽培處稍加遮光處理,而冬季則需注意寒害,可移至溫暖避風處來越冬。栽培土以疏鬆肥沃之腐植質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避免積水不退,在梅雨期間不可長期淋雨處於潮濕狀態。本植物可耐旱,土壤保持適度濕潤至半乾旱狀態即可,長期潮濕則易爛根。繁殖以播種或扦插法,但以扦插方式為主,其莖葉肥厚脆嫩,用插枝方式即可容易繁殖。在春至秋季為扦插適期,成活率極高,剪取莖枝每段 15-20 公分,帶 2-3 節,扦插後保持土壤濕潤,約經 10-15 天發根成苗,成長非常快速。在生長期間每月薄施追肥一次,氮肥比例提高有利葉色美觀。栽培期間可摘心處理促進分枝,使株型美化,分枝少時可摘心或修剪,促使側枝生長;每年春季修剪整枝一次,植株老化則需強剪或更新栽培。若植株開花則為開始老化現象,當花莖長出時應立即剪除,以抑制植株快速老化。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 p83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http://www.kdais.gov.tw/view.php?catid=3132
(3)到手香萃取物抑菌與抗發炎作用之探討http://ir.cnu.edu.tw/handle/310902800/29171
(4)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 台灣有毒中草藥毒性資料庫
(5)香芹酚在結紮線誘導大白鼠實驗性牙周炎之保護作用
http://ir.lib.ntust.edu.tw/handle/987654321/23727?locale=en-US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