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薄荷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薄荷
發文日:103/08/28
薄荷
學名:Mentha haplocalyx Briquet
科名:唇形科(Lamiaceae) 薄荷屬(Mentha)
別名:蕃荷葉、南薄荷、野薄荷、升陽菜、蔢苛、草荷、夜息香、野仁丹草、見腫消、水薄荷、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魚香草、香薷草、單列萼薄荷、車比薄荷、興安薄荷、蕃荷菜、菝閜、卜薄、人丹草、薄荷草。
英文名稱:Mint, Wind Mint, Field Mint
分布:台灣全境平野
形態: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株高15-80公分,莖直立或極少為匍匐狀,方形,被柔毛,通常具腺點,全株具芳香味,地中多橫走莖。葉對生,具葉柄,被柔毛;葉片長2-8公分,寬0.2-2公分,橢圓形、窄卵形至卵形,葉基楔形,葉尖銳形,葉緣鋸齒狀,上下表面被柔毛,細脈密被柔毛,具腺點,下表面細脈突起。輪繖花序,腋生,球形,通常長於莖下面部位;苞片窄橢圓形,上表面幾乎光滑,下表面被柔毛與腺點;花梗被細毛;花萼鐘形,被柔毛與腺點,5齒裂,齒裂片約等長,針狀,喉部被細毛或柔毛;花冠2唇形,白色或淡紫色,上面裂片最大,闊卵形,微凹,其餘 3 裂片卵形,喉部被細毛;雄蕊 4枚,等長,著生於花冠喉部,花藥 2 室,平行;柱頭 2 裂。果實為小堅果,卵球形,先端鈍形,平滑,藏於宿萼內。花期 7-10 月。果期 8-11 月。
繁殖方法:種子、分株、扦插。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解表、疏風、散熱、發汗、利尿、止痛。陰虛發熱、血虛眩暈者,慎服薄荷。表虛自汗者禁服薄荷。孕婦勿過量食用薄荷。
原產於中國、蘇俄、日本、韓國等地,並為經濟作物而廣為栽培。在臺灣分布於野地,或是水池旁的淺丘地都很容易見得到,也是常見的庭院植物,亦有相當量的經濟作物栽培面積,在嘉南地區栽培很多。
薄荷可全草使用,其性味辛、涼,歸肺經、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疏肝之效,能提神解鬱、消除疲勞、鎮定安神、幫助睡眠、治感冒頭痛、疏風發汗、散熱解毒、健胃消腹脹、消炎止癢、防腐去腥、殺菌、清新空氣等。在食用上亦可作蔬菜或調味料使用,幫助消化,或混合其他香草作為提神茶,或用於糖果、點心、牙膏等,而印地安人也拿薄荷來驅蟲殺跳蚤。薄荷的莖葉富含揮發油,主含薄荷醇(menthol)、薄荷酮(menthone) 、薄荷烯酮(menthenone) 、異薄荷酮(iso-menthone)、乙酸薄荷脂(menthyl acetate)、檸檬烯(limonene) 、天冬醯胺(asparamine)、莰烯(camphene) 、蒎烯(pinene) 、樹脂及少量鞣質、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等,其藥理作用為解痙、補肝利膽、抗早孕、抗炎、促進透皮吸收作用、抗微生物、對心血管和呼吸系統作用。薄荷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汗腺分泌,發汗解熱作用;能抑制胃腸平滑肌收縮,能對抗乙醯膽鹼而呈現解痙作用;有明顯的利膽作用;有抗刺激作用,可使氣管產生分泌物,而使稠厚的粘液易於排出,故有祛痰作用;並有良好的止咳作用。薄荷煎劑對單純性皰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卡他球菌、腸炎球菌、福氏痢疾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提煉的精油可用於緩解頭痛、充血、疲勞、發燒、消化不良、肌肉痛、鼻竇問題、胃不舒服等。薄荷的品種很多,在現代生活應用上非常廣泛,於食品、醫藥、化妝品、傳統醫療、民生用品及口腔保養等,均佔有重要角色,為重要的經濟作物。
幾乎所有薄荷品種都喜歡潮濕涼爽之環境,也適合在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氣候中生長,其耐濕性強,但不耐旱,栽培以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土壤為佳。因薄荷生長擴張性很強,常被視為入侵物種,其再生能力強,新根和不定根萌發快,一般採用分株和扦插繁殖,而種子播種以春、秋季為適合期。在室內種植,如日照不足,則有徒長的現象。
參考資料:
(1)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5) p182 台北南天書局
(2)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3)醫砭
(4)維基百科
學名:Mentha haplocalyx Briquet
科名:唇形科(Lamiaceae) 薄荷屬(Mentha)
別名:蕃荷葉、南薄荷、野薄荷、升陽菜、蔢苛、草荷、夜息香、野仁丹草、見腫消、水薄荷、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魚香草、香薷草、單列萼薄荷、車比薄荷、興安薄荷、蕃荷菜、菝閜、卜薄、人丹草、薄荷草。
英文名稱:Mint, Wind Mint, Field Mint
分布:台灣全境平野
形態: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株高15-80公分,莖直立或極少為匍匐狀,方形,被柔毛,通常具腺點,全株具芳香味,地中多橫走莖。葉對生,具葉柄,被柔毛;葉片長2-8公分,寬0.2-2公分,橢圓形、窄卵形至卵形,葉基楔形,葉尖銳形,葉緣鋸齒狀,上下表面被柔毛,細脈密被柔毛,具腺點,下表面細脈突起。輪繖花序,腋生,球形,通常長於莖下面部位;苞片窄橢圓形,上表面幾乎光滑,下表面被柔毛與腺點;花梗被細毛;花萼鐘形,被柔毛與腺點,5齒裂,齒裂片約等長,針狀,喉部被細毛或柔毛;花冠2唇形,白色或淡紫色,上面裂片最大,闊卵形,微凹,其餘 3 裂片卵形,喉部被細毛;雄蕊 4枚,等長,著生於花冠喉部,花藥 2 室,平行;柱頭 2 裂。果實為小堅果,卵球形,先端鈍形,平滑,藏於宿萼內。花期 7-10 月。果期 8-11 月。
繁殖方法:種子、分株、扦插。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解表、疏風、散熱、發汗、利尿、止痛。陰虛發熱、血虛眩暈者,慎服薄荷。表虛自汗者禁服薄荷。孕婦勿過量食用薄荷。
原產於中國、蘇俄、日本、韓國等地,並為經濟作物而廣為栽培。在臺灣分布於野地,或是水池旁的淺丘地都很容易見得到,也是常見的庭院植物,亦有相當量的經濟作物栽培面積,在嘉南地區栽培很多。
薄荷可全草使用,其性味辛、涼,歸肺經、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疏肝之效,能提神解鬱、消除疲勞、鎮定安神、幫助睡眠、治感冒頭痛、疏風發汗、散熱解毒、健胃消腹脹、消炎止癢、防腐去腥、殺菌、清新空氣等。在食用上亦可作蔬菜或調味料使用,幫助消化,或混合其他香草作為提神茶,或用於糖果、點心、牙膏等,而印地安人也拿薄荷來驅蟲殺跳蚤。薄荷的莖葉富含揮發油,主含薄荷醇(menthol)、薄荷酮(menthone) 、薄荷烯酮(menthenone) 、異薄荷酮(iso-menthone)、乙酸薄荷脂(menthyl acetate)、檸檬烯(limonene) 、天冬醯胺(asparamine)、莰烯(camphene) 、蒎烯(pinene) 、樹脂及少量鞣質、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等,其藥理作用為解痙、補肝利膽、抗早孕、抗炎、促進透皮吸收作用、抗微生物、對心血管和呼吸系統作用。薄荷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汗腺分泌,發汗解熱作用;能抑制胃腸平滑肌收縮,能對抗乙醯膽鹼而呈現解痙作用;有明顯的利膽作用;有抗刺激作用,可使氣管產生分泌物,而使稠厚的粘液易於排出,故有祛痰作用;並有良好的止咳作用。薄荷煎劑對單純性皰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卡他球菌、腸炎球菌、福氏痢疾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提煉的精油可用於緩解頭痛、充血、疲勞、發燒、消化不良、肌肉痛、鼻竇問題、胃不舒服等。薄荷的品種很多,在現代生活應用上非常廣泛,於食品、醫藥、化妝品、傳統醫療、民生用品及口腔保養等,均佔有重要角色,為重要的經濟作物。
幾乎所有薄荷品種都喜歡潮濕涼爽之環境,也適合在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氣候中生長,其耐濕性強,但不耐旱,栽培以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土壤為佳。因薄荷生長擴張性很強,常被視為入侵物種,其再生能力強,新根和不定根萌發快,一般採用分株和扦插繁殖,而種子播種以春、秋季為適合期。在室內種植,如日照不足,則有徒長的現象。
參考資料:
(1)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5) p182 台北南天書局
(2)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3)醫砭
(4)維基百科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