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倒地蜈蚣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倒地蜈蚣
發文日:103/08/28
倒地蜈蚣
倒地蜈蚣
學名:Torenia concolor Lindl.
科名: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倒地蜈蚣屬(Torenia)
別名:釘地蜈蚣、蜈蚣草、四角銅鐘、四角銅鑼、過路蜈蚣、單色蝴蝶草、地娛蚣、Rararyom (排灣)。
英文名稱:Formosan Torenia
分布:台灣全境平野至中海拔山區
形態: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莖纖細,四稜形,長30-100公分,或更長,匍匐狀而先端斜上,多分枝,小枝長10-30公分,莖節上生根。葉對生,卵形或心形,具短柄,葉緣有粗鋸齒,基部近心形或截形,先端銳尖,兩面被毛茸或幾無毛,中肋表面凹下而背面隆起,側脈各3-5條。花單生,腋生或頂生,總花梗長約4公分,小花梗長1-2公分;萼筒狀,唇形,有縱稜角數條或具狹翼,裂片大形;花紫藍色,長筒狀,微彎曲,先端不整齊唇狀4裂,長約2.5-3 公分,下唇瓣稍大,先端鈍,內部具黃點;雄蕊4枚,基部具1線形附屬物,花藥成對着生;花柱具2階梯狀柱頭。果實蒴果,線形或長橢圓形,包被於花萼內,長0.25-0.28公分,胞間裂,瓣片由胎座軸上分離;種子細小,多數,表面具疣狀突起。全年皆有開花。
繁殖方法:種子或扦插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消炎解毒、利尿解熱、消腫。虛寒無火及胃寒者慎用。

原種分布於中國南部、印度,變種則分布台灣、琉球。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山區,或生長在潮濕且有半日照之路邊、荒地、草叢、林緣與林中步道,其不定根會緊密貼合地面生長而難以拔除,故被稱為「釘地蜈蚣」,明顯特徵是爬在地上生長,全年皆有開花,藍紫色花朵點綴在潮濕的草地上,非常亮麗可愛,一對對小葉著生在細枝條上,平鋪於地,就像蜈蚣一樣,故又被叫做「倒地蜈蚣」、「過路蜈蚣」、「蜈蚣草」等。因為花冠形似四方形,也被稱作「四角銅鑼」。夏季是開花盛期,到郊外活動時常可見其可愛的蹤影,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藥用上,其性味苦、涼,無毒,歸心、腎、脾三經。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咳、和胃止嘔、化瘀之效,可治嘔吐、黃疸、血淋、風熱咳嗽、腹瀉、跌打損傷、疔毒、中暑、痢疾、火傷、瘡癤、傷風、筋骨痛。因花型優美,很適合種在吊盆懸垂作為觀賞植物,而且由於匐地性生長又耐貧脊地、抗病蟲害,又能全年開出亮麗的小花,因此也是很好的綠化地被植物。

倒地蜈蚣性喜陽光充足且潮濕之地,耐酸、耐貧瘠,栽培管理容易,且病蟲害少。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 p120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 p202 台北南天書局
(3)亞太中醫藥網
(4)烈嶼觀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