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金絲草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金絲草
發文日:103/08/28
金絲草
金絲草
學名: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 Kunth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 金絲草屬(Pogonatherum)
別名:筆仔草、必仔草、黃毛草、筆子草、貓尾草、筆尾草、金絲茅、竹蒿草、毛毛草、落蘇、文筆草、貓毛草、肥馬草、槍草、貓仔草、牆頭竹、牛尾草、筆毛草、猴毛草、眉毛草、金黃草、胡毛草、牛毛草、竹葉草、馬鞍草。
英文名稱:Rough Melic, Herb of Rough Melic
分布:台灣全境低海拔地,生於河邊、泥石壁、山坡等潮濕處。
形態: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70公分。根細弱,較稠密,基部常密生分蘖。桿直立,纖細,叢生,或基部膝曲。葉鞘光滑或微粗糙;葉片扁平,線狀披針形,長2-4公分,寬1-3毫米,兩面和邊緣疏生柔毛,葉脈平形;具葉舌,透明膜質,長1-3毫米,頂端撕裂而兩側下延。穗狀花序,單生於主桿和分枝的頂端,柔軟而微曲;穗軸纖細,節間短,被睫毛,節的頂端粗大成截頭狀;小穗成對,分為有柄小穗及無柄小穗兩型,長不及2毫米;基盤的毛與小穗等長或過之;第一穎的先端截頭狀或圓,被睫毛;第二穎較第一穎稍長,脊粗糙,先端被睫毛,2齒裂,具芒,芒直或曲,金黃色,長10-15毫米;不孕小花的外稃存或缺,線形,光滑,內稃缺;結實小花的外稃中間有裂隙,裂片被睫毛,具芒,芒與第二穎的相似,但稍長;雄蕊1枚,花藥不等長;花柱2枚,柱頭帚刷狀,長約1毫米。花、果期5-9月。
繁殖方式:種子、分株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利尿。

金絲草多生於河邊、牆隙、山坡和潮濕曠野,喜向陽之環境,多在流動水池處發現。分布在亞熱帶、溫帶地區,如台灣、日本、中國、澳洲、不丹、印度、馬來西亞、尼泊爾、新幾內亞、巴基斯坦、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越南等皆有分布。植物全株均可入藥,成分含有黃酮類化合物、酚類、胺基酸、有機酸及醣類等,其性味甘、淡、涼,入脾、腎、膀胱三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利尿之效,在民間用來治療感冒高熱、中暑、尿路感染、腎炎水腫、黃疸型肝炎、糖尿病、小兒久熱不退、吐血、咳血、衄血、血崩等症,還可避瘴氣、解瘴氣,解諸藥毒,也是牛馬羊喜食的優良牧草。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利水通淋,清熱。治尿路感染,腎炎水腫,感冒發燒,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金絲草為整株沉水型植物,其株形叢生緊湊,枝桿纖細柔美,栽種在水裡顯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讓居家環境增添不少綠意,適合室內水體的綠化,常用來裝飾魚缸、玻璃杯、玻璃槽等,亦可作為熱帶魚繁殖時承接卵粒的材料。

金絲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怕低溫,生長適溫在15-22℃,越冬溫度不宜低於12℃。其發苗快,每年可繁衍大量新株。以分株法繁殖,幾乎全年可進行。其對水質要求不嚴,一般控制在pH 6.0-7.2間,即呈微酸性至微鹼性水質。金絲草喜歡流動的水體,但不喜肥料過多,在栽培中薄肥勤施即可,每隔1-2週追肥一次。金絲草栽培中須注意日照環境,若光照過強,青苔會迅速蔓延生長,進而影響植株生長,可將植株置於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待大量新株長出後,再分株收集起來另行栽培管理。如果採用人工光源,每天給予6-8小時燈照。一般金絲草不易患病,在良好栽培管理下容易維持生長。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 p319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A+醫學百科
(3)壹讀https://read01.com/nxEyN3.html
(4)中文百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