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臺灣黃芩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臺灣黃芩
發文日:103/08/28
臺灣黃芩
臺灣黃芩
學名:Scutellaria formosana N. E. Brown
科名:唇形科(Labiatae) 黃芩屬(Scutellaria)
別名:臺灣立浪草、藍花黃芩、爪哇立浪草、呂宋黃芩。
分布:臺灣南部之嘉義、屏東及花蓮等地山區自生。
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30-50 公分。根莖近木質,具纖維狀鬚根。莖直立,多分枝,四稜形,具細縱條紋,不明顯4槽,幼枝葉被絨毛,常帶紫色。葉對生,近革質,葉片心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鈍至漸尖,基部寬楔形,下部葉全緣,上部葉疏鋸齒緣,兩面無毛且具細點或下面沿脈上疏生小柔毛,側脈3-4對,上面不明顯,下面突出;葉柄兩側壓扁,腹面具槽,近無毛,具腺點。花對生,於莖頂或近莖頂的分枝頂排列成長為總狀花序;花梗與序軸均密被短柔毛;苞片長菱形,細小,被短柔毛。花萼外被短柔毛及腺點,盾片開張,半圓形;花冠藍色或淡紫色,外被具腺微柔毛;雄蕊4枚;花絲扁平,中部以下被纖毛。花盤肥厚,前方膨大;子房柄短。花柱細長。子房光滑。果實堅果,具瘤。花期春、夏間。果期夏、秋間。
繁殖方法:種子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解熱發表、散瘀止痛。

過去植物學家認為此植物是臺灣特有植物,為黃芩屬(Scutellaria),故名臺灣黃芩,後來發現在中國華南地區亦有分布,花冠藍色,故又稱藍花黃芩。實際的花色變化有白色、緋藍、淡紫、藍紫色等。在臺灣多分布於南部嘉義、屏東及東部花蓮等地山區自生。全年可採收,曬乾或鮮用。其性味辛、微苦、平,具解熱發表、散瘀止痛之效,可治感冒、肝病、跌打損傷、疔瘡等。

參考資料:
(1)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5) p188台北南天書局
(2)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
(3)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http://blog.xuite.net/wmwm5600/blog/131246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