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黃芩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黃芩
發文日:103/08/28
黃芩

黃芩
學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科名:唇形科(Lamiaceae)黃芩屬(Scutellaria)
別名:腐腸、子芩、宿芩、條芩、山茶根、土金茶根、腐腹、黃文、妒婦。
英文名稱:Baikal Skullcap
分布:人工栽培
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30-60公分。主根長,略呈圓錐狀,外皮褐色。莖四稜形,具細條紋,近無毛或被向上開展的微柔毛,基部多分枝。葉對生,偏側;下部苞片葉狀,上部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近無毛;花萼二唇形,紫綠色,密被微柔毛,具緣毛,盾狀附屬物,果時增大,臘質;花冠二唇形,紫紅或藍紫色,上唇盔狀,先端微缺,下唇寬,中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兩側裂片向上唇靠合,花冠管細,密被腺柔毛,基部膝曲;雄蕊4枚,藥室裂口有白色髯毛;子房褐色,無毛,4深裂,生於環狀花盤上,花柱細長,先端微裂。小堅果4,卵球形,黑褐色,有瘤。花期7-8月,果期8-9月。
繁殖方法:種子
利用部位:根
效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安胎。脾胃虛寒,少食便溏者禁服。

黃芩含有多種黃酮類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等藥理作用,廣譜抗菌作用強,對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也具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2020年由臺灣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開發的「臺灣清冠一號」(簡稱清冠一號),英文名為NRICM101,是作為已感染COVID-19輕症者的緩解藥方,在此中草藥複方組成中含有黃芩,是清除病毒的關鍵成分,同時也具有抑制細胞激素風暴之效果。黃芩善於清肺火及上焦之實熱,具有消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之效,能清熱燥濕,清理肺、胃、膽、大腸經之濕熱,具有抗菌、抗病毒性,有解熱、降血壓、利尿、鎮靜、利膽、保肝等功效,臨床常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氣管炎,對高血壓、肝炎、急性痢疾、腹瀉、腎炎等症皆具有很好療效。在清冠一號中是清除病毒的關鍵成分,也具有抑制細胞激素風暴之效果。目前在東部花蓮地區已有栽培,種植結果其有效成分黃芩素、黃芩苷及漢黃芩素等成分含量佳,品質優良,極適合在東部地區推廣種植。

其性味苦、寒,入心、肺、膽、大腸經,具有消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之效,主要治理實火,能夠解熱解渴,促進排便,止血安胎。可治溫病發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高血壓、血熱妄行、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胎動不安、目赤腫痛、癰癤瘡瘍等。在《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諸熱黃疸,腸澼洩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滇南本草》記載其:「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胱火,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調經清熱,胎有火熱不安,清胎熱,除六經實火實熱。」。

現代研究,黃芩含有多種黃酮類成分,包括黃芩苷(baicalin)、黃芩素(baicalein)、漢黃芩苷(wogonoside)、漢黃芩素(wogonin)、黃芩酮Ⅰ、Ⅱ(skullcapflavoneⅠ、Ⅱ)等,及木蝴蝶素甲、白楊素、5-漢黃芩及麥胚固醇等。其中黃芩苷是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等藥理作用,廣譜抗菌作用強,對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也具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抗菌、對心腦的保護作用、保肝、抗腫瘤、抗過敏、抗氧化、抗發炎及抑制人類肝癌細胞之增生、降低肝細胞纖維化、降低前列腺癌等。傳統用藥上,其根部常用於治療肝炎、肝硬化、肝癌、白血病、高血脂、動脈硬化和發炎等疾病,近年來發現黃芩具有抗癌之作用,其主要作用成分是根部內含的黃酮類成分,其生物活性可使細胞週期停止、導細胞凋亡、抗血管增生以及抗氧化作用等。

黃芩在中藥中為常用的清熱祛濕藥,其複方藥劑如大柴胡湯、小柴胡湯、葛根芩連湯、黃芩滑石湯、半夏瀉心湯、清肺湯、小柴胡湯及當歸散等,在中國入選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

以平坦、通風良好之地點為佳,黃芩之利用部位為根部,因此栽培之土壤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為宜,有利黃芩根系之生長,若排水不良會影響根系之生長,或造成根部之腐爛情形發生。利用種子繁殖,一般種植適期為3月,將種子播種於育苗盤或育苗床,約5-7天後發芽,待葉片長至4-6片後,即可移植田間定植。亦可採種子直播之方式,將種子直接播種在已整地完成之田間,覆土深度約2公分即可。定植時應小心避免幼苗根部受損,影響植株移植存活率及根部生長發育。定植後應即澆水或噴灌灑水,以提高幼苗成活率。

參考資料:
(1)醫學百科
(2)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3)中醫閱讀網http://www.readtcm.com/JiaoCai/zhongyaoxue/ZhongYao44.thtml

(4)清冠一號 維基百科

(5)《新型冠狀病毒病中醫臨床分期治療指引》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https://www.nricm.edu.tw/p/406-1000-6141.php

(6)K.C. Tsai, Y.C. Huang, C.C. Liaw, C.I. Tsai, C.T. Chiou, C. J. Lin, W. C. Wei, S. J. S. Lin, Y. H. Tseng, K. M. Yeh, Y. L. Lin, J. T. Jan, J. J. Liang, C. C. Liao, W. F. Chiou, Y. H. Kuo, S. M. Lee, M.Y. Lee, and Y. C. Su. 2021.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NRICM101 to target COVID-19 through multiple pathways: A bedside-to-bench study. Biomed Pharmacother. 133: 111037.

(7)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