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白花益母草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白花益母草
發文日:103/08/28
白花益母草
白花益母草
學名:Leonurus sibiricus L. f. albiflora (Miq.) Hsieh
科名:唇形科 (Labiatae)益母草屬(Leonurus)
別名:白益母、白坤草、白花茺蔚、茺蔚子、益母 、茺蔚、臭穢、貞蔚、苦低草、鬱臭草、火杴、坤草、田芝麻、豬麻、野天麻、地母草、細葉益母草、四美草、風葫蘆草(內蒙古)、龍串彩、紅龍串彩、石麻、風車草。
英文名稱:Motherwort
分布:臺灣全境平野、耕地旁或人工栽培
形態:一至二年生草本植物,高50-120 cm。莖直立,方形。根生葉具有長葉柄,葉片卵心形,開花時便枯萎;莖生葉亦有葉柄,但最上方的葉片幾乎沒有葉柄,葉片三裂或羽狀深裂,各裂片再分裂成線狀小葉片,葉背密生白色短毛。花聚生在節上呈現輪繖花序,苞片針刺狀,花萼筒狀,花冠唇形,花白色,花期夏季,果實為小堅果,成熟時呈褐色。
繁殖方式:種子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活血調經、利水消腫。孕婦忌服。血虛無瘀者慎用。

白花益母草全株可供藥用,其嫩葉可作為蔬菜食用,而較老的莖葉或種子曬乾後,可煮成涼茶飲用。果實連種子曬乾後稱茺蔚子或白坤子,花曬乾後稱為白坤花,皆可作為中藥材使用。白花益母草是極佳的婦科良藥,在民間常作為婦人的保健藥方,普遍栽培於庭園供民間用藥,近年有較大規模栽培方式供市場使用。

其性味辛、苦,涼,入心包、肝經,具活血調經,利水消腫之效。現代研究含益母草鹼、水蘇鹼、益母草定等多種生物鹼,及苯甲酸、多量氯化鉀、月桂酸、維生素及蘭香甙等黃酮類物質等。白花益母草常用於血滯經閉、痛經、經行不暢、產後瘀滯腹痛,惡露不盡等症,本品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於活血祛瘀調經,為婦科經產要藥,故有益母之名。可單用熬膏服用,如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亦常配伍當歸、川芎、赤芍等,以加強活血調經之功效,如《集驗良方》益母丸。近代以本品配馬齒莧治療婦科產後出血有較好療效。

在利水消腫方面,因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對水瘀互阻的水腫尤佳。可單用,亦可與白茅根、澤蘭等同用。近代用治腎炎有效。又可用於跌打損傷、瘡癰腫毒、皮膚癢疹等,有清熱解毒消腫之功,近代研究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有效。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p71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醫砭
(3)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4)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圖鑑(1)白花益母草 p183 台北南天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