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穿心蓮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穿心蓮
發文日:103/08/28
穿心蓮
穿心蓮
學名: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 Nees
科名:爵床科(Acathaceae)
別名:一見喜、苦草、苦膽草、斬龍劍、四方蓮、苦心蓮、一見喜、欖核蓮、斬蛇劍、圓錐鬚藥草、春蓮秋柳、春蓮夏柳、印度草、金香草、雄膽草、蛇草、百勞利、指天花。
英文名稱:Common Andrographis,Green Chiretta
分布:人工栽培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約30-100 cm。莖直立,方形具稜,節部稍膨大,多分枝。葉對生,葉片披針形,葉全緣或略波緣。總狀花序集成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綠色花萼密生腺毛;花冠白色或淡紫白色,二唇形,上唇外彎二齒裂,下唇直立三淺裂,上唇內部具紫斑紋。蒴果線狀長橢圓形,具三稜,成熟時呈褐色,種子多數,花、果期在夏、秋之間。
繁殖方式:種子或扦插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抗菌消炎、涼血消腫。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南亞),分佈於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緬甸、泰國、越南、印尼、中國等地,在非洲及南美洲也有發現,台灣各地有零星栽培。穿心蓮味苦、性寒,在過去沒有抗生素的時代,常作為各種疾病感染的治療藥物,尤其是細菌或病毒所引起的感冒。

在藥用上,其性味苦、寒,歸肺、胃、大腸、小腸經,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抗菌消炎、涼血消腫之效。《嶺南採藥錄》記載:「能解蛇毒,又理內傷咳嗽。」,《泉州本草》:「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治咽喉炎症、痢疾、高熱。」。其葉片含穿心蓮內酯、去氧穿心蓮內酯、新穿心蓮內酯等。根部含多種黃酮類成分。穿心蓮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增強人體白細胞對細菌的吞噬能力;有解熱、抗炎、利膽、抗蛇毒及毒蕈鹼樣作用;並有終止妊娠作用等。穿心蓮的味道偏苦,吃下後可感受到苦味直入心中,故名為「穿心蓮」。其為常用的民間藥用植物,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可治肺炎、氣管炎、毒蛇咬傷、急性菌痢、腸胃炎、感冒、流行性腦炎、百日咳、肺結核、肺膿瘍、膽囊炎、高血壓、燙傷等。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 p140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3) p210 台北南天書局
(3)台灣有毒中草藥毒性資料庫http://tcm-toxic.kmu.edu.tw/index.php/%E7%A9%BF%E5%BF%83%E8%93%AE
(4)醫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