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紅藜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紅藜
發文日:103/11/10
紅藜
紅藜
學名︰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
科名:莧科(Amaranthaceae) 藜亞科( Chenopodioideae) 藜屬( Chenopodium)
英文名稱:Red Quinoa
中文別名:臺灣藜、藜、赤藜、紫藜、紅心藜、紅藜、食用藜、台灣藜麥
藥用部位:穀粒

人類食用藜麥(quinoa)的歷史已有五千多年,原產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脈(Andes),能在少雨、貧瘠、寒冷、炎熱的地區存活,植株生長強健、耐旱性極佳,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是印加原住民的重要糧食,故quinoa這字本身在印加語中有母親的意義,因其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近年來已受美國、日本、丹麥及加拿大等國重視,不但已進入市場成為重要的營養食品與糧食作物,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也將之列為 CELSS (Controlled Ecological Life Support System) 計畫可能運用的「維生」作物,而聯合國農糧組織在2013年命名為「國際藜麥年」。據屏東科技大學研究,台灣紅藜不僅是藜麥的近親,其營養價質比藜麥更高,在臺灣除了蘭嶼的達悟族外,幾乎各原住民族都有種植,是台灣原住民耕作百年以上的傳統作物,因富含澱粉酵素,多作為釀造小米酒之酒麴原料,亦當作頭飾或其他裝飾用途,目前主要種植地區在屏東、高雄、台東。在19世紀初台灣曾遭受嚴重旱災,當時紅藜曾是重要的救荒糧食,而現代研究發現其富含營養成分,可代替稻米、麵粉、豆類,故紅藜有「穀類的紅寶石」之美名。

台灣藜(henopodium formosanum),英文名稱為Red Quinoa,是台灣原生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傳統稱為紅藜,在2008年12月正名為台灣藜,目前台灣藜種源保存最多的是在南部與東部的排灣族及魯凱族,排灣族人稱台灣藜為 tjulis ,魯凱族人稱之為 baae ,布農語稱為mukun,卑南語稱為duli,阿美語稱為kowal,在東部地區的部分排灣族人依其花穗之顏色,再將之細分三種,黃色的kapulapula、紅色的odidile及深橙色的uda-udasa。原住民將台灣藜作為豐收祭前的釀酒原料,產生獨特的台灣藜釀酒文化,在北部的賽夏族將酒分為 4 類,而其中添加台灣藜釀製的酒稱為 pinoriyan。紅藜是台灣原住民傳統的糧食作物,多與稻米或芋頭一起煮食,作為釀造小米酒之用,或作插花與頭飾使用,目前正積極將紅藜轉型為原住民的經濟作物,結合文化創意、生態旅遊,成為部落重要的觀光產業,尤其是紅藜五彩繽紛的花海,能吸引遊客走進部落賞花,並帶來經濟效益。

紅藜之蛋白質含量高達14%,與小麥相當,為稻米的2倍;其膳食纖維高達14%,為燕麥的3倍,地瓜的7倍;並含豐富的鈣、鐵、鋅、硒、鍺等元素,並有九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如離胺酸、纈胺酸和組胺酸等。另外含有甜菜紅素(Betacyanins)、甜菜黃素(Betaxanthins)、黃酮類(Flavonoids)等抗氧化物。甜菜色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及抗癌等生理活性,而紅藜的植物性多酚類含量遠超過一般穀類,具有抗氧化的效果,可抗發炎、抑制動脈硬化及血栓症、降血壓、促進胰島素分泌等。

市面上紅藜產品有些並未脫殼,帶殼的紅藜五顏六色賣相佳,而脫殼的紅藜顏色則為淡褐色,但帶殼紅藜含有皂素,有微毒性,即使洗過或煮過,仍無法全部清除,吃過量恐造成肝指數升高而發炎,在安全有疑慮之前提下,紅藜最好脫殼才吃,據動物試驗結果,紅藜不可食用過量,建議六十公斤重的人一天脫殼紅藜之食用量不得超過六十五克。藜麥的食用處理方式,可將其置於濾網中,以流動的水清洗至泡泡消失,藜麥的鮮艷色澤會隨清洗時而脫落,此為正常現象,所浮出的泡泡即為天然皂素。藜麥在清洗靜置過程中,會冒出小芽,亦為正常現象。將1:1的藜麥與水放入電鍋煮食或與米同煮,或製成麵包糕點等創意料理。

台灣藜的生長期分兩階段:從種子發芽到孕穗前的營養生長期,以及由孕穗、開花、結實、果穗轉色、籽實(帶有外殼的種子)成熟掉落之生殖生長期。栽植季節以 10 月上旬至 3 月上旬較佳,避開6-9 月的雨季,春秋兩季種植紅藜約100日即可採收,而冬季種植者約需120 日。栽植距離以 20-25 cm為佳,以直播或苗床育苗再行移植均可。果穗轉色後約 2 週種實初轉黑色時應立即採收,曬乾3天後貯存在 4℃ 冷藏室保鮮,可乾儲 4 年而仍保有 95% 以上的發芽率。為降低植株高度,可在植株長至 30 公分 時予以摘心,其植株高度減小但種實產量不會減少。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
(2)鄭伊娟 台灣藜之開發應用成果介紹http://www.coa.gov.tw/ws.php?id=21684
(3)台灣藜麥、紅藜http://blog.taiwanquinoa.com/2012/05/blog-post_16.html
(4)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7568
(5)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40520
(6) FlyingV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8622/posts/6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