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辣木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辣木
發文日:103/12/16
辣木
辣木
學名︰ Moringa oleifera
科名:辣木科(Moringaceae)辣木屬(Moringa)
英文名稱:Moringa tree, Drumstick Tree, Horseradish Tree, The Miracle Tree, Ben oil tree
中文別名:鼓槌樹、山葵木(山葵樹)、馬蘿蔔樹
藥用部位:根、皮、葉、花、果、種子、樹膠質等均可入藥

辣木為落葉喬木或灌木,株高可達12公尺,有廣大典型傘狀樹冠,通常是單一主幹,不分枝,木材質地較柔軟,樹皮淺灰色,幼苗莖幹為粉紅色。根為肥大粗狀塊根可保持水分以耐乾旱。葉多叢生於枝條先端,3至4 回羽狀複葉,長20-60 公分;葉軸長3-6公分,有2-6對針狀分枝,每一針狀分枝有3-5片葉;葉軸具有關節,有線形腺體,第一回羽片8-10對;小葉有柄,卵形、倒卵形或長橢圓形,先端鈍或銳尖,基部漸狹,紙質,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初時有灰色毛茸,後變為光滑無毛。直立圓錐花序腋生,花多數,帶蜜香、香如蘭,乳白色,但基部略帶綠色,花瓣5枚,湯匙狀,基部有黃色的斑紋,花瓣呈反捲狀。夏季開花。果實為蒴果,長條狀豆莢向下垂掛,莢果表面有3-5條縱稜,橫切面呈三角形,種子直徑約1公分,有翅3枚。

原產於印度北部的喜瑪拉雅山、紅海沿岸、非洲東北部和西南、以及馬達加斯加島,台灣於1930年代引進種植。在部分開發中國家,以葉片萃取物作為凝血劑(coagulate)及抗菌用途,種子用於外敷治療風濕病及痛風。全世界約有14個品種,目前常用於食用的有三種:印度傳統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印度改良種辣木及非洲辣木。在印度為日常生活所食用之植物,葉子可作為蔬菜,果莢亦可食用,種子與乾燥幼苗磨成粉末可作為辛辣味之調味料。1997年,美國基督教世界救濟會與塞內加爾組織合作推動計畫,將辣木添加入當地人民飲食中,用來改善營養失調及預防疾病,有顯著成果,而此種植物耐乾旱且能快速生長,也因此被稱為「奇蹟之樹」,而日本人則稱辣木樹爲不可思議的樹。

研究發現辣木的營養成分豐富,含維生素A、B、C、E、蛋白質,及鈣、鎂、磷、鉀、鈉、硫等礦物質,以及十一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其中八種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氨基酸)。辣木樹的根、皮、葉、花、果、種子、樹膠質等均可入藥,在印度、非洲等國家作為治病、保健藥用植物,印度醫學應用於糖尿病、高血壓、皮膚病、貧血、骨骼、抗憂鬱、關節炎、消化器官、腫瘤等疾病。辣木樹根與木材含有生物鹼、皂素,內含辣木樹素。其葉及幼果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礦物質。種子含油脂,如油酸、棕櫚酸、硬脂酸、甘油酸。辣木樹含有一種稱為「辣木樹素」的抗生素,對多種致病菌均有抗菌作用。種子提煉之辣木樹油,亦有抗菌作用。

辣木樹在歐洲、美國、日本、台灣都曾是蔚為流行的保健植物,具有增強體力、治療貧血、抑制病菌、驅除寄生蟲等功效。其性味辛、微溫,無毒,具有高鈣、高蛋白質、高纖維和低脂質,故成為提高飲食品質、促進身體健康以及預防疾病之神奇植物。

在亞洲和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均有種植辣木,辣木能適應砂土、粘土等各種土壤,在微鹼性土壤中亦能生長;而在熱帶年降雨量250-1,500 毫米之半乾旱地區,以及年降雨量超過3,000毫米之熱帶潮濕地區,亦能適應良好,顯示其對土壤與雨量有很強的適應性。另外,辣木性喜日照,其主根很長故能耐長期乾旱。其生長適溫是25-35℃,在遮蔭情況下能耐受48℃高溫,甚至也能耐受輕微霜凍。辣木繁殖容易,可播種或扦插繁殖,生長很快,其耐熱、抗旱、耐貧瘠,適應環境能力強,但缺點是樹枝易折斷,不耐颱風侵襲。

參考資料:
(1)中文百科在線
(2)中國植物志第34(1)卷
(3)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