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野牡丹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野牡丹
發文日:108/09/20
野牡丹
學名︰Melastoma candidum.
科名: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野牡丹屬(Melastoma)
英文名稱:Common Melastoma, Asian Melastome
中文別名:山石榴、大金香爐、豬古稔、豹牙蘭、不留行、王不留、王不留行、九螺仔花、金榭榴、埔筆仔、狗力仔頭、豬母草、地茄、豹牙郎木、活血丹、高腳山落蘇、吞口巴、氈子桿、毛足桿,野石榴、金石榴、金雞腿、豬牳稔、牛牳稔、紅爆牙狼、倒罐草、高腳稔、大杜橋、水多年、高腳埔梨、大號天番爐、Kahbatuka (泰雅);Katuru (排灣)。
分布:台灣低海拔之山坡或平地。
形態:常綠小灌木,高 0.5-1.5 公尺。莖略呈方形,具有多數枝條,枝條直立或斜上升,莖密被鱗片狀粗毛,嫩枝、葉面、葉柄、花序皆被褐色剛毛。葉對生,卵形或廣卵形,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鈍或略帶心形,糙紙質,全緣,表面密被粗毛,背面則有柔毛;基出脈 5-7條,葉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葉柄紫色,密被鱗片狀粗毛。聚繖花序,花大形,5-6公分,紫紅或粉紅色,頂生枝端,單生或2-5朵聚生。苞片卵形,花瓣5枚,雄蕊5枚,花絲淡黃色,花藥淡黃色,線形。果實為蒴果,具肉質,外被鱗狀粗毛,種子多數,黑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繁殖方法:種子或扦插
利用部位:全株
功效作用:活血消腫、清熱解毒。
野牡丹並不是野生的牡丹,其與牡丹之關係甚遠。牡丹是屬於毛茛科的植物,而野牡丹則屬野牡丹科。野牡丹科植物,其外型以三出葉脈且側脈平行的葉子,以及花絲呈現獨特的彎曲狀,而與其他植物區別。
野牡丹在郊外是常見的植物,花形碩大而亮眼,亦作為園藝觀賞用途,多栽植於庭院、公園等地。在藥用上,其性味苦、澀、平,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散瘀止血、活血、解毒等功效,可治跌打損傷、癰腫疔毒、乳汁不下、腸癰等。果實稱野牡丹子,具活血止血、通經下乳之效,可治子宮出血、崩漏、痛經、閉經、產後腹痛、乳汁不通等。根切片曬乾稱野牡丹、王不留行,具健脾止瀉、止血活瘀之效,可治消化不良、風濕跌打、食積腹痛、瀉痢、便血、月經不調、風濕痹痛、頭痛、跌打損傷等。外用治創傷出血。
生長條件性喜溫暖環境,栽培處以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一般採用種子或扦插繁殖,在春、秋兩季為栽培適期。對土壤的要求並不高,但以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為佳。水分管理主要為保持土壤濕潤,但澆水不宜太過頻繁,否則葉片容易產生水浸狀而軟化。
參考資料:
(1)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 p131 台北南天書局
(2)張碧員 張蕙芬等著 台灣野花365天春夏篇 p114大樹文化
(3)園藝文摘http://blog.igarden.com.tw/2007/10/5M71004.html
(4)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習資源http://edresource.nmns.edu.tw
學名︰Melastoma candidum.
科名: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野牡丹屬(Melastoma)
英文名稱:Common Melastoma, Asian Melastome
中文別名:山石榴、大金香爐、豬古稔、豹牙蘭、不留行、王不留、王不留行、九螺仔花、金榭榴、埔筆仔、狗力仔頭、豬母草、地茄、豹牙郎木、活血丹、高腳山落蘇、吞口巴、氈子桿、毛足桿,野石榴、金石榴、金雞腿、豬牳稔、牛牳稔、紅爆牙狼、倒罐草、高腳稔、大杜橋、水多年、高腳埔梨、大號天番爐、Kahbatuka (泰雅);Katuru (排灣)。
分布:台灣低海拔之山坡或平地。
形態:常綠小灌木,高 0.5-1.5 公尺。莖略呈方形,具有多數枝條,枝條直立或斜上升,莖密被鱗片狀粗毛,嫩枝、葉面、葉柄、花序皆被褐色剛毛。葉對生,卵形或廣卵形,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鈍或略帶心形,糙紙質,全緣,表面密被粗毛,背面則有柔毛;基出脈 5-7條,葉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葉柄紫色,密被鱗片狀粗毛。聚繖花序,花大形,5-6公分,紫紅或粉紅色,頂生枝端,單生或2-5朵聚生。苞片卵形,花瓣5枚,雄蕊5枚,花絲淡黃色,花藥淡黃色,線形。果實為蒴果,具肉質,外被鱗狀粗毛,種子多數,黑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繁殖方法:種子或扦插
利用部位:全株
功效作用:活血消腫、清熱解毒。
野牡丹並不是野生的牡丹,其與牡丹之關係甚遠。牡丹是屬於毛茛科的植物,而野牡丹則屬野牡丹科。野牡丹科植物,其外型以三出葉脈且側脈平行的葉子,以及花絲呈現獨特的彎曲狀,而與其他植物區別。
野牡丹在郊外是常見的植物,花形碩大而亮眼,亦作為園藝觀賞用途,多栽植於庭院、公園等地。在藥用上,其性味苦、澀、平,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散瘀止血、活血、解毒等功效,可治跌打損傷、癰腫疔毒、乳汁不下、腸癰等。果實稱野牡丹子,具活血止血、通經下乳之效,可治子宮出血、崩漏、痛經、閉經、產後腹痛、乳汁不通等。根切片曬乾稱野牡丹、王不留行,具健脾止瀉、止血活瘀之效,可治消化不良、風濕跌打、食積腹痛、瀉痢、便血、月經不調、風濕痹痛、頭痛、跌打損傷等。外用治創傷出血。
生長條件性喜溫暖環境,栽培處以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一般採用種子或扦插繁殖,在春、秋兩季為栽培適期。對土壤的要求並不高,但以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為佳。水分管理主要為保持土壤濕潤,但澆水不宜太過頻繁,否則葉片容易產生水浸狀而軟化。
參考資料:
(1)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 p131 台北南天書局
(2)張碧員 張蕙芬等著 台灣野花365天春夏篇 p114大樹文化
(3)園藝文摘http://blog.igarden.com.tw/2007/10/5M71004.html
(4)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習資源http://edresource.nmns.edu.tw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