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參之栽培與利用
作者:張同吳 副研究員
作物改良課
特作與加工研究室
一、前言
北沙參(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 )為繖形科植物,別名銀條參、白沙參等,利用部位為根部。北沙參最早記載於『本草匯言』,其性味為甘、苦,微寒,無毒。主治肺虛咳嗽,咯痰不爽,咽乾,喉痛,虛熱燥咳。在傳統利用上有清肺火,養肺陰,除虛熱,鎮咳祛痰,滋補之功效。根和全草含揮發油,根並含有補骨脂素、歐前胡素、異歐前胡素、生物鹼和澱粉等成分。在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和黃耆、黨參、枸杞及西洋參等食材作為養生藥膳,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為推動東部地區中草藥產業多樣化之發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引進保健作物北沙參之種原,並進行北沙參之觀察試驗及繁殖栽培體系之建立,試驗結果發現北沙參在東部地區適應性良好,根部品質佳,期望在未來能於東部地區推廣此具養生保健功效中藥草-北沙參,提供農民種植,促進東部地區中草藥產業之發展。
二、北沙參之栽培管理
(一)選地:
北沙參性喜溫暖濕潤之環境,以排水良好及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最佳,黏土地和排水不佳之土壤較不宜種植,種植環境以平坦、通風良好之地點為佳。土壤pH值在5.5~7.5之間皆可種植。北沙參收穫部位為根部,土壤排水不良會導致根部因浸水而腐爛,影響根部產量及品質。砂質土含量過高除土壤保水力不佳之外,且易有線蟲之為害,因此在土壤的選擇上以砂質壤土為宜。
(二)整地作畦:
北沙參種植前需進行整地與作畦,整地前先將有機質肥料均勻撒施於田間,再將有機質肥料翻犁至土壤中,整地時土壤宜深耕並細碎土壤再作畦,畦高約30公分,北沙參種植採作畦栽培之方式,有利於北沙參根系之生長發育,作畦的方向以南北向為宜,作畦完成後利用塑膠布、雜草抑制蓆或稻草等材料覆蓋畦面,可保持土壤濕潤及防除雜草。種植前在畦面中央覆蓋資材部分,以剪刀減開直徑約10公分大小之洞口,再將種子播種或種苗移植至田間定植。
(三)種植方式:
北沙參利用種子繁殖,種子在濕潤和低溫條件下發芽情況較佳,並以當年新鮮採種之種子發芽率較高。種植的方式可分為種子直播與育苗種植二種。北沙參之播種時期以每年之3-4月為宜。北沙參栽培的行株距為100×30公分。採種子直播方式為耕種之土地經整地、作畦後,採點播方式,每穴將種子3-5粒直接播於土中,覆土深度約2公分,俟植株葉片長至4-6片時再行間苗,每穴保留1-2株即可。採育苗方式則將種子播種於育苗盤或育苗床,播種後要澆水,保持育苗盤中栽培介質之濕度,約2-3星期後種子開始發芽,待葉片長至2-4片後,移植田間進行定植。定植時應小心,避免幼苗根部受損,定植後應即澆水或噴灌灑水,以提高幼苗成活率。北沙參之種植應與豆科等作物進行輪作,可提高北沙參根部的產量與品質,連作會影響土壤的地力,對作物養分之吸收與利用造成影響,使北沙參根部產量及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另外,連作易造成病蟲害之為害,影響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因此,為提高北沙參之產量與品質應避免連作。
(四)種植適期:
適合的種植時期有利作物之生長,並可收獲產量高及品質佳之作物。為選擇北沙參的種植適期,以春作(3月)及秋作(10月)2種不同種植時間進行試驗,以瞭解北沙參不同種植期的農藝性狀表現。試驗結果顯示:北沙參的株高、全株重、根重及根徑皆以春作種植期表現較佳,依據試驗之調查結果,以春作(3月)為北沙參較適的種植時期。
(五)肥培管理:
為生產優質、安全的北沙參,北沙參的肥料以施用有機質肥料為主。北沙參在種植前2週將有機質肥料施於田間,施肥時以一次施用基肥之方式施用完畢,施肥方法為將有機質肥料均勻灑施於田間,在整地時以曳引機將有機質肥料均勻耕犁於土壤中即可。北沙參施用有機質肥料量,以N:P2O5:K2O=4.9:2.1:1.9之粒狀有機質肥料為例,利用不同有機質肥料施用量對北沙參產量進行試驗,試驗結果以每公頃施用8,000公斤之有機質肥料之平均根部產量最高。
(六)水分管理:
北沙參在生育期間要注意水分之管理,定植後氣溫逐漸升高,尤其在夏季炎熱乾旱之下,應注意水分管理,適時澆灌補充水分,避免乾旱影響作物之生長。北沙參的主要利用為地下根部,土壤水分過濕及排水不良的狀況下,會影響根部的生長,嚴重時會造成根部的腐爛,因此,適當的水分管理有助於作物之生長。
(七)病蟲害防治:
北沙參生育期間甚少病蟲害發生,栽培地區之土壤若為砂質土則可能會有線蟲為害的情形發生,因此在種植土壤之選擇上應避免砂質土含量過高之土壤,線蟲之預防為在種植前二週施用篦麻粕及蝦蟹殼粉有機肥於田間,每公頃施用量各為500-600公斤。在北沙參生長階段病蟲害之為害情形甚少發生。
(八)收穫適期:
北沙參植株葉片開始枯黃時可以收穫根部,一般於11-12月份為收穫適期,北沙參收穫適期依試驗結果顯示:根部之產量每公頃約為2500-3000公斤。北沙參於種植後6個月開始調查,截至種植後8個月之試驗結果顯示:北沙參的株高、全株重、根重隨著生育期之增加而增加,種植後6個月時之單株平均重量為113公克,至8個月時增加至436公克;單株平均根重種植後6個月時為46公克,至8個月時增加至187公克,收穫之北沙參新鮮根部以清水洗淨,除去泥沙雜質及根皮後,於40℃的烘箱中乾燥,待乾燥完全後可利用真空包裝,儲藏於4℃之冷藏庫中即可。
三、北沙參之利用
北沙參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和黃耆、黨參、枸杞及西洋參等食材作為養生藥膳,或與麥門冬、百合等中藥材配伍為保健茶飲,或開發為保健產品之用,是具發展潛力的中草藥之一。臺灣中草藥市場向來以進口為主,進口中藥材常有農藥殘毒、重金屬及不當炮製等安全疑慮,近年來更由於全球暖化、極端氣候之影響,中草藥價格與品質波動很大,影響消費者食用之安全及中草藥產業之發展,因此,未來將輔導農民以優質、安全的栽培技術生產新興中藥草-北沙參,未來並可依據北沙參之保健特性,開發多樣化保健機能性保健產品,促進本土中草藥產業之發展。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