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藥用植物的栽培 / 藥用植物園規劃 / 卑斯省大學植物園(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Botanical Garden)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卑斯省大學植物園(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Botanical Garden)
發文日:103/11/10
卑斯省大學植物園(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Botanical Garden)加拿大的卑斯省大學植物園(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Botanical Garden)自1968年成立至今,其藉由欣賞植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成為其植物園的重要引導概念。植物園為該校農業科學學院的一個部門,由植物學系、植物科學(園藝)與造園建築系等組成,並藉由教育與研討會等方式將該植物園拓展普及至一般大眾,並將卑斯省之種苗事業與造園建築等相關行業結合在一起,因此,除了植物種原蒐集、研究之外,其育成之品種、種苗均能與業界配合,使種苗產業能夠發達,促進地方之發展,而其植物園區設計相當具有特色,兼具休閒與教育之功能,因此能夠吸引相當多的遊客前來消費參觀。

卑斯省大學植物園是一個以育種、栽培、繁殖及研究的植物園,其佔地約29公頃,從世界各地蒐集奇花異草,種類超過10,000種以上,按照其蒐集地區及植物特性,區分為亞洲植物區、花壇植物區、冬季植物區、高山植物區、藥用植物區、藤蔓植物區、卑斯省原生植物區及食用植物區等,植物資源豐富且多樣性,令人嘆為觀止,其中亦不乏重要之藥用植物如紫錐花、龍膽、沙棘、十大功勞、銀杏、黃芩、番紅花、金絲桃、烏頭、酸模、乳薊等,園區內之造景規劃自然簡單,與自然景觀融合為一,部分步道以樹皮鋪設,導引遊客親近自然,猶如置身於森林之中,身心舒暢,極富教育與休憩之意義,園區中亦提供植物之相關產品,舉凡書籍、種子、盆栽、紀念品等,種類琳瑯滿目,使遊客有滿載而歸之感。

亞洲植物區為植物園中佔地最大之一區,於1981年正式開放,並於1992年重新啟用,以捐贈人命名為The David C. Lam Asia Garden,作為亞洲植物種原的保存栽培區,其種植包括了喬木類、灌木類、爬藤類、多年生植物及覆地植物等。本區的植物相多樣且豐富,很多植物種原是植物學家從亞洲各地蒐集而來,另外,卑斯省大學植物園與中國的南京植物園等,亦有植物種原的交換與共同合作之研究,才有今日盛大的規模。亞洲植物區的四周種植著針葉樹原始森林,包括西洋杉、樅樹、楓樹及赤楊等,由於有大片的森林調節此區的微氣候,故氣候條件較佳,部分在溫哥華不易生長的植物,在此區都能存活,如Taiwania cryptomerioides等。

杜鵑屬的植物是加拿大蒐集最多的植物種原,如西藏的(Rhododendron forrestii)為匍匐性紅花杜鵑,日本的R. yakusimanum,中國的R. sino-grande,以及韓國的Royal Rhododendron等。玉蘭屬的植物是卑斯省大學植物園中最多者,種類將近100種,玉蘭屬植物是最古老的顯花植物之一,種類包括:Himalayan Magnolia(Magnolia campbellii)、M. sargentiana var. robusta、M. denudata、M. stellata、M. cylindrica、M. globosa及M. biondii等。其他如山茱萸(Western Dogwood)、鐵線蓮屬植物、百合科植物包括:台灣百合(Lilium formosanum)、喜馬拉雅山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及Lilium bansonii等。

藥用植物區(The Physick Garden)是以16世紀荷蘭修道院遺跡為基礎,周圍以英國紫杉作圍籬,內部則以12個區塊圍繞著一日晷。園區內之植物以草本植物較多,少部分為多年生之喬木或灌木,重要植物如毛莨科烏頭屬(Aconitum)植物是一種有毒植物,一般以外用為主,用於外敷,治療神經性疼痛、坐骨神經痛,由於毒性甚大,使用時必須特別注意。毛地黃(Digitalis)含強心苷成分,用於強心劑使用,亦是一毒性很大的植物。其他如杜松、莨菪、藿香、康復力、長春花、紫杉、加拿大一枝黃花、金絲桃、馬鞭草、朝鮮薊、洋甘菊及土木香等,都是我們較為熟知的藥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