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海濱植物 / 文殊蘭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文殊蘭
發文日:103/12/19
文殊蘭

文殊蘭
學名︰Crinum asiaticum L.
科名:石蒜科(Amaryllidaceae)文珠蘭屬(Crinum)
英文名稱:Poison Bulb
中文別名:允水蕉、羅裙帶、文殊蘭、文珠蘭、濱木綿、濱萬年青、水笑草、裙帶草、郁蕉、郁金葉、海帶七、腰帶七、秦瓊劍、牛黃傘、千層喜、文蘭樹、扁擔葉、海蕉、裹腳葉、裹腳蓮、朱蘭葉、白花石蒜、允水蕉、翠堤花、水蕉。
分布:台灣全島海邊沙地。現在多廣泛栽植作為園藝觀賞植物。
形態:大型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具有皮鱗莖,圓柱形,株高約1公尺,基部常側生分株。葉多數,聚生於莖端,劍形,葉基部抱莖,平行脈,無柄,葉肉厚而多汁,葉緣為波狀。花頂生,佛焰苞狀總苞片 2枚,繖形花序,由多數20-50朵小花組成;花冠白色,十分清香,花被片合生,花筒纖細,伸長,裂片 6枚;雄蕊 6枚,著生於花筒喉部,離生;子房下位,花柱下彎,柱頭不明顯 3 裂。蒴果近球形,淡黃色,通常頂端具突出喙;有海綿組織,可漂浮於水面,藉以傳播繁殖。花期5-8月,果期9-12月。
繁殖方法:種子與分株繁殖。
利用部位:全草、鱗莖及根部。結果期採果實供藥用。
效用:清火,解毒,散瘀,消腫。

文殊蘭的花與葉均具美感,有極佳的觀賞價值與園藝綠化功能,既可作為風景區的綠地美化植物,可裝飾住宅區草坪作為庭園花卉,栽種為房舍周邊綠籬,或作盆栽用於布置會議、廳堂、門口等。有同一屬的紅花文殊蘭(Crinum amabile Donn.)以及栽培種白紋文殊蘭(Crinum asiaticum Linn. var. sinicum),使文殊蘭的花葉顏色更豐富。

文殊蘭的鱗莖與葉片可供藥用,其性味辛、涼,有小毒,須慎用。效用為清火,解毒,散瘀,消腫,可治癰腫瘡毒、跌打損傷、關節痛、頭痛、咳嗽、喉痛、牙痛、骨折、毒蛇咬傷等。葉敷小兒可除黃毒熱腫。其莖部含有生物鹼(alkaloids),有文殊蘭鹼(crinine)、文殊蘭星鹼(crinsine)、石蒜鹼(lycorine)、鮑威文殊蘭鹼(powelline)。葉片含石蒜鹼(lycorine),波葉尼潤鹼(undulatine),車瑞靈(cherylline)。 花梗汁液中含2-表石蒜鹼(2-epilycorine)、2-表兩花全能花西定(2-epipancrassidine)、西南文殊蘭索靈鹼(latisoline)。又含具抗癌作用的生物鹼,如西南文殊蘭鹼(crinafoline)、西南文殊蘭醛鹼(crinafolidine)。另含西南文殊蘭芬鹼(latifine)。其根莖含具有肥大細胞穩定作用的水溶性葡聚糖A和磷脂醯石蒜鹼(phosphatidyllycorine)等。此植物全株有毒,須謹慎使用。

喜歡溫暖有陽光及水份充足的地方,但不耐烈日曝曬,而稍耐陰,因耐風與耐潮,故在海岸地區常有零星分布。生長適溫15-20℃,夏季需置蔭棚下栽培,生長期與開花期需充足的肥料與水分,特别是在開花前後以及開花期。喜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較耐鹽鹼土。地栽文殊蘭每2-3年要分栽一次,以保持植株健壯與開花繁盛,否則生長不良、開花稀疏。

參考資料:
(1)邱年永 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 文殊蘭 P251 台北南天書局
(2)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p403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3)中文百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