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藥用植物加值交流區 / 產業概況與趨勢 / 東部地區中草藥產業鏈之建立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東部地區中草藥產業鏈之建立
發文日:104/10/23
東部地區中草藥產業鏈之建立
張同吳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近年來積極推動中草藥產業之發展,從中草藥優良栽培管理模式之建立、有效成分分析與藥理研究平台之建立、中草藥抑制腫瘤細胞試驗以及保健植物產品之開發利用等,所建構的中草藥產業鏈,將有助於推動中草藥產業之發展。茲分述如下:
(一) 保健作物優良農業操作之建立
台灣的氣候較高溫多濕,在農作物栽培上較易有病蟲害為害情形發生,在以往為了增加產量,大量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及肥料,造成農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而農藥施用不當所造成的農藥殘留,長期蓄積在人體中因而危害人體健康,因此,近幾年來農政單位致力於安全農業及有機農業之推展,希望合理的施用有機質肥料或利用生物性藥劑,少施或不施化學農藥及肥料,來生產優質、安全之農產品。在保健植物方面,近年積極推動發展安全與優良的栽培模式,以生產安全、具機能性成分之中草藥素材。目前推行優良農業操作栽培體系(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簡稱GAP)可分為兩種不同概念之系統,第一種是推動產銷履歷驗證制度中之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aiwan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簡稱TGAP),建立履歷追溯體系,並有驗證通過後之標章可供消費者識別。農委會為推動作物生產履歷制度,並制定TGAP之標準作業準則,在保健作物方面目前已有紅棗、山藥、牛蒡、桑椹、枇杷、洛神葵、葉用枸杞、仙草、及金線蓮等藥用或保健相關作物,已建立有機栽培或一般慣行栽培之GAP模式供農民使用,以生產安全優質之農產品。第二種優良農業操作(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簡稱GAP),則為各試驗改良場所或大專院校爲提供農民栽培中草藥優良之栽培操作模式,以提高中草藥品質與安全為目標,經長年試驗結果所制定之操作模式或準則,較為注重產品品質。本場目前在東部地區選擇適合發展之當歸、黃芩、丹參等保健中草藥作物,從基源植物之鑑定、品種選擇、栽培繁殖體系之建立,包括播種、育苗、種植、施肥、病蟲害管理、收穫適期、有效成分分析及收穫後的調製、加工、貯藏及包裝等,建立標準化操作模式,可提供農民參考,來生產高品質、安全之藥材。本類之優良農業操作(GAP),是一項提供農民參考之優良模式,但並不是驗證制度,與第一項官方強調生產履歷、回溯追蹤與安全之TGAP訴求與功能不盡相同,但經由栽培過程中的各項的操作程序,管控作物生長環境與使用之資材等,亦是以生產安全農產品為最終目標,使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創雙贏之局面,進而達到永續農業經營目的。
(二)保健作物有效成分分析與藥理研究
為建立保健作物的有效成分分析技術,本場與東部地區各大學等相關研究單位合作,進行中草藥抗氧化能力與有效成分及藥理研究,以提升中草藥之研究品質。
(1)抗氧化能力分析平台之建立
生物體中所存在的自由基是細胞老化與許多疾病產生的原因之一,而有些植物萃取物具有抗氧化能力,可清除人體中的自由基,進而達到保健之目的。在許多國家中,藥用植物對促進人體健康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中原因與藥用植物中所含有的天然抗氧化物質之生物活性有關,例如酚類化合物具有氧化還原特性,可抑制自由基之形成、調節免疫力以及預防自由基所造成的相關疾病等。目前本場已建立DPPH、ORAC等分析方法,建立保健作物的抗氧化能力分析平台,此可作為保健作物產品開發之參考指標。
(2)中草藥有效成分分析平台之建立
中草藥有效成分為保健作物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已利用氣相層析儀(GC)、高效能液相層析儀(HPLC)來建立中草藥指紋圖譜,如當歸、黃芩、丹參、薑黃、金銀花、北沙參等保健作物之有效成分分析技術,可瞭解中草藥之有效成分含量分布與變化情形,作為中草藥栽培收穫之參考,有助於中草藥品質管制,並提升中草藥品質。
(3)中草藥抑制腫瘤細胞試驗平台之建立
為進一步瞭解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生理活性,與慈濟大學進行合作計畫,針對中草藥萃取物對腫瘤細胞之影響,建立抗腫瘤細胞試驗之分析平台,試驗結果顯示當歸、丹參、黃芩及十大功勞等多種保健作物之萃取物,可有效抑制體外腫瘤細胞之生長。
(4)機能性保健產品之研發
本場為因應農業轉型之問題,近年來積極針對東部地區具地方特色之保健作物進行相關產品之研發,使中草藥研究由生產層面轉型升級為保健產品之研發。利用東部地區所生產的優質、安全之花蓮當歸、丹參、寒梅、金絲桃、白花野牡丹及山苦瓜等保健作物,與生物科技公司進行產學合作計畫,開發多樣化的保健產品,目前已成功開發當歸複方保健茶包、當歸保健飲品、當歸酒類飲品、當歸藥膳即食餐包、丹參複方保健茶包、丹參保健飲品、丹參藥膳即食餐包、寒梅茶包、寒梅飲品、金絲桃飲品、白花野牡丹保養品以及山苦瓜錠等產品,此一系列保健產品經過營養成分分析、重金屬檢測以及安全性評估,兼具保健價值、安全及優質等產品特性,不僅可滿足消費者之需求,亦可提升農產品之附加價值,增加農民收益,帶動東部地區中草藥產業之發展。
張同吳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近年來積極推動中草藥產業之發展,從中草藥優良栽培管理模式之建立、有效成分分析與藥理研究平台之建立、中草藥抑制腫瘤細胞試驗以及保健植物產品之開發利用等,所建構的中草藥產業鏈,將有助於推動中草藥產業之發展。茲分述如下:
(一) 保健作物優良農業操作之建立
台灣的氣候較高溫多濕,在農作物栽培上較易有病蟲害為害情形發生,在以往為了增加產量,大量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及肥料,造成農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而農藥施用不當所造成的農藥殘留,長期蓄積在人體中因而危害人體健康,因此,近幾年來農政單位致力於安全農業及有機農業之推展,希望合理的施用有機質肥料或利用生物性藥劑,少施或不施化學農藥及肥料,來生產優質、安全之農產品。在保健植物方面,近年積極推動發展安全與優良的栽培模式,以生產安全、具機能性成分之中草藥素材。目前推行優良農業操作栽培體系(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簡稱GAP)可分為兩種不同概念之系統,第一種是推動產銷履歷驗證制度中之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aiwan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簡稱TGAP),建立履歷追溯體系,並有驗證通過後之標章可供消費者識別。農委會為推動作物生產履歷制度,並制定TGAP之標準作業準則,在保健作物方面目前已有紅棗、山藥、牛蒡、桑椹、枇杷、洛神葵、葉用枸杞、仙草、及金線蓮等藥用或保健相關作物,已建立有機栽培或一般慣行栽培之GAP模式供農民使用,以生產安全優質之農產品。第二種優良農業操作(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簡稱GAP),則為各試驗改良場所或大專院校爲提供農民栽培中草藥優良之栽培操作模式,以提高中草藥品質與安全為目標,經長年試驗結果所制定之操作模式或準則,較為注重產品品質。本場目前在東部地區選擇適合發展之當歸、黃芩、丹參等保健中草藥作物,從基源植物之鑑定、品種選擇、栽培繁殖體系之建立,包括播種、育苗、種植、施肥、病蟲害管理、收穫適期、有效成分分析及收穫後的調製、加工、貯藏及包裝等,建立標準化操作模式,可提供農民參考,來生產高品質、安全之藥材。本類之優良農業操作(GAP),是一項提供農民參考之優良模式,但並不是驗證制度,與第一項官方強調生產履歷、回溯追蹤與安全之TGAP訴求與功能不盡相同,但經由栽培過程中的各項的操作程序,管控作物生長環境與使用之資材等,亦是以生產安全農產品為最終目標,使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創雙贏之局面,進而達到永續農業經營目的。
(二)保健作物有效成分分析與藥理研究
為建立保健作物的有效成分分析技術,本場與東部地區各大學等相關研究單位合作,進行中草藥抗氧化能力與有效成分及藥理研究,以提升中草藥之研究品質。
(1)抗氧化能力分析平台之建立
生物體中所存在的自由基是細胞老化與許多疾病產生的原因之一,而有些植物萃取物具有抗氧化能力,可清除人體中的自由基,進而達到保健之目的。在許多國家中,藥用植物對促進人體健康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中原因與藥用植物中所含有的天然抗氧化物質之生物活性有關,例如酚類化合物具有氧化還原特性,可抑制自由基之形成、調節免疫力以及預防自由基所造成的相關疾病等。目前本場已建立DPPH、ORAC等分析方法,建立保健作物的抗氧化能力分析平台,此可作為保健作物產品開發之參考指標。
(2)中草藥有效成分分析平台之建立
中草藥有效成分為保健作物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已利用氣相層析儀(GC)、高效能液相層析儀(HPLC)來建立中草藥指紋圖譜,如當歸、黃芩、丹參、薑黃、金銀花、北沙參等保健作物之有效成分分析技術,可瞭解中草藥之有效成分含量分布與變化情形,作為中草藥栽培收穫之參考,有助於中草藥品質管制,並提升中草藥品質。
(3)中草藥抑制腫瘤細胞試驗平台之建立
為進一步瞭解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生理活性,與慈濟大學進行合作計畫,針對中草藥萃取物對腫瘤細胞之影響,建立抗腫瘤細胞試驗之分析平台,試驗結果顯示當歸、丹參、黃芩及十大功勞等多種保健作物之萃取物,可有效抑制體外腫瘤細胞之生長。
(4)機能性保健產品之研發
本場為因應農業轉型之問題,近年來積極針對東部地區具地方特色之保健作物進行相關產品之研發,使中草藥研究由生產層面轉型升級為保健產品之研發。利用東部地區所生產的優質、安全之花蓮當歸、丹參、寒梅、金絲桃、白花野牡丹及山苦瓜等保健作物,與生物科技公司進行產學合作計畫,開發多樣化的保健產品,目前已成功開發當歸複方保健茶包、當歸保健飲品、當歸酒類飲品、當歸藥膳即食餐包、丹參複方保健茶包、丹參保健飲品、丹參藥膳即食餐包、寒梅茶包、寒梅飲品、金絲桃飲品、白花野牡丹保養品以及山苦瓜錠等產品,此一系列保健產品經過營養成分分析、重金屬檢測以及安全性評估,兼具保健價值、安全及優質等產品特性,不僅可滿足消費者之需求,亦可提升農產品之附加價值,增加農民收益,帶動東部地區中草藥產業之發展。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