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混農林業的永續經營 / 水土保持 / 三、 水的循環過程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三、 水的循環過程
發文日:103/11/04
水由大氣中以降水的方式進入森林的體系,經林木冠層之截留後,一部份停留在樹冠層,蒸發回歸大氣層;另一部分經葉梢掉落或直接穿過冠層到地面為穿落量;一部份沿樹幹流下到地面為幹流量。到達地面的水量暫時貯積在地表面,一些因窪蓄蒸發,為地表儲蓄量,一些暫停於地表,稱為地表滯留量。地表滯留量滲入土壤為土壤貯積量,或因持續降雨,土壤飽和,形成漫地流流入渠道。土壤貯積量之一部份,是供植物根部吸收而蒸散或由土壤蒸發,合稱土壤儲留保蓄量。土壤貯積量之另一部份為土壤滯留保蓄量,滲漏流入地下水位為地下水貯積量,或側向滲流,流入渠道,稱為地中流。從地下水貯積滲流而出者為地下水,為溪流量的基流。降雨藉由林木之葉、枝、樹幹表面、枯枝落葉層、土壤表面、灌木叢、土層中根群分布層、底土的空間分佈貯存、土壤水份之移動及地表水、中間水、地下水之流出;然後經由蒸發重返大氣,此一經由水文過程聯結的連續水分移動即所謂的水文循環如圖,聯結各部分水份動態的變化,稱為水文循環過程(圖17、圖18)。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林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林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