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螺是捕食動物,攝食方式主要是是以「齒舌」(Radula) 作為攻擊獵物的武器,而「齒舌」是腹足類用來攝食的獨特器官,在大多數的腹足類中,齒舌構造為一基底膜上排列著多排倒鉤狀基丁質 (Chitin) 小齒的帶狀器官,功用有一點像是銼刀,但依其食性(如草食、雜食或肉食)的不同會有所不同,例如草食的螺類利用它刮食岩上之藻類進食,而雜食性的螺類則利用它刮取食物。
以芋螺來說,芋螺位於齒舌囊(Radular sac)內的齒舌呈中空矢狀態,是專為捕食用而特化的矢舌型(Toxoglossa)齒舌,有點像魚叉,其特徵為中空,可注滿毒液。毒液先在毒腺(Venom duct)內產生,經由毒球(Venom bulb)肌肉的壓送,被送到口腔(Buccalcavity),而後裝填入齒舌,一次只能有一根齒舌被填裝。
(改繪自 : µ-Conotoxins Modulating Sodium Currents in Pain Per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A Therapeutic Potential. 2017. Mar. Drugs, 15 (10), 295.
https://doi.org/10.3390/md15100295)
裝填好毒液的齒舌再由口腔的肌肉擠送至吻部 (Probosics)的前端,並利用特化的長吻(Elongatedproboscis)偽裝成蟲餌。等被誘獵物靠近後,芋螺則迅速將含毒液之魚叉狀(Harpoon-like)齒舌射入獵物,使受害者痲痺並喪失運動能力。獵物中毒時引起全身性蠕動痙攣後,芋螺則將被捕食的獵物吸入可伸縮的胃中被消化,幾小時後,再利用反芻的方式吐出鱗片及骨頭。
(改繪自 : OCEAN TREASURES Memorial Library https://otlibrary.com/conus-snail/)
芋螺的捕食,多以魚類、多毛綱蟲、半索動物、頭足綱、雙殼類及甲殼綱等動物為主,依捕食的對象約可分為三類:食軟體動物類(molluscivorous)、食蟲類(vermivorous)及食魚類 (piscivorous)。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