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麥栽培管理 / 管理與雜草防治 / 小麥肥培管理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小麥肥培管理
發文日:103/12/14
小麥肥培管理作物生產會直接消耗土壤養分,使土地肥力減少,小麥為需肥高的作物,肥力高低會直接影響產量及品質。土壤初期氮素不足,直接影響小麥植株生長,例如植株矮化、分糵減少、葉片偏黃,後期導致一穗粒數下降、千粒種降低,最終造成減產。但氮素施用亦不可過高,過高易使葉片生長過於旺盛、莖桿變軟及病蟲害發生機率提高。小麥施用鉀肥可促進莖桿生長,提高植株對病蟲害抵抗能力,但因小麥吸收鉀肥的最高時期為抽穗期,因此施用鉀肥時間需較早。

作物施用肥料需視作物種類、作物品種、土壤性質與肥力、當地氣候狀況等因素,此外,適時施用也相當重要。以11月中旬播種的小麥臺中選2號為例,因播種後28日內即進入生殖生長期,約於翌年1月中旬即抽穗,為達小麥高產目標,肥料宜早期施用,以提供小麥初期生育所需養分及增進有效分蘗、一穗粒數及千粒重,鉀肥則可提高植株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建議施肥量及時間詳如附圖。

小麥基肥可於整地時同時施用,若為不整地栽培則可於播種後一週施用,施用量為每公頃氮素60公斤、磷酐50公斤及氧化鉀40公斤,施用追肥前宜先引水灌溉使土壤濕潤後再行施用,第一次追肥建議施用氮素60公斤及氧化鉀40公斤,第二次追肥則於播種後3~4週時施用,建議施用氮素30公斤。若以市面常見肥料換算,基肥每公頃可施用臺肥39號複合肥料400公斤,第一次追肥可施用硫酸銨200公斤及氯化鉀100公斤,第二次追肥可施用硫酸銨200公斤。

蛋白質含量是小麥品質指標之一,日本福岡縣農業總合試驗場及佐賀縣農業試驗
研究中心,均以調整齊穗後施肥量做為提高蛋白質含量的方法。福岡縣農業總合
試驗場推薦之施肥方式為齊穗後每0.1公頃追施氮肥5公斤,其氮肥供給可以葉施尿素補充,但以施用固態肥之接受度較高。另依佐賀縣農業試驗研究中心試驗報告更明確顯示,齊穗後追施氮素與小麥蛋白質含量存在線性正相關,每0.1公頃追施1公斤氮素可提高0.5%蛋白質含量,惟對產量無顯著提升效果。針對小麥最適肥料推薦量,以目標產量400~450 公斤/0.1公頃計算,氮(N)、磷酐(P2O5)、氧化鉀(K2O)分別為13~16、8~10、9~10 公斤/0.1公頃,氮素分為3-4次施用,其中基肥5.5~6.0 公斤,追肥(1月上、中旬)3.0~4.5 公斤,穗肥(3月上旬)2.5~4.0 公斤及齊穗後(4月上中旬)2.0~4.0 公斤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