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薏苡小百科 / 薏苡身家調查 / 薏苡的生活史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薏苡的生活史
發文日:104/10/28
大家都吃過薏仁,但應該還不太瞭解薏仁從那來?長什麼樣子?下面將介紹薏苡的外觀,往後到臺中大雅、彰化二林、嘉義朴子及南投草屯等地時,不妨停下腳步,尋找薏苡的蹤跡。

薏苡為鬚根根系,種子發芽後,初始的種子根為臨時根,而後上部莖節環生冠根,為永久根。在薏苡開始抽穗前,莖桿下方1-3節,也會環生較粗壯的支持根。

栽培種的薏苡莖桿,其長度約100-180公分間,白殼在來種的莖桿可達200公分以上,莖桿一般約7-10節,接近地面的節位較短,會有分蘗長出,薏苡分蘗能力除不同品種間的差異外,也受栽培環境的影響。一般栽培品種正常管理,其分蘗數約6-7枝。

葉自莖桿各節間長出,呈披針形,目前臺灣的栽培種葉長約10-15公分間,葉寬3-5公分。葉片一般呈綠色,部分品種葉鞘呈赤紫色。白殼在來種葉片較長,葉幅也較寬,幼苗時期因葉片長,但莖節較短,外觀如簇生的牧草。

薏苡為雌雄異花,藉風力授粉,為常異交作物。薏苡雄穗著生於雌穗上,一朵花有2根白色柱頭,雄花的花葯呈黃色。雄穗抽出後,雌蕊柱頭隨後抽出,但雄穗仍需3-4天後才開花,雌蕊於授粉後2天內萎凋。薏苡的花於早上開放,晴天有陣風的天氣有利授粉,反之薏苡開花期間,如遇連續陰雨的天氣會影響授粉,常造成稔實率下降,影響產量。

薏苡的成長過程
幼苗期
薏苡種子包覆一層堅硬的外殼,呈卵形或球形,為薏苡的總苞形成,野生型薏苡籽實成熟後,總苞外殼會琺瑯質化,十分堅硬,栽培種薏苡外殼較軟,能直接以手捏碎。胚位於籽實內穎果之縱向深溝中,薏苡籽實充分吸水後,開始萌芽。鞘葉多帶點紅色,而後第一片真葉出現,視栽培地點氣候溫度不同,一般1-2週後,幼苗約出現3-5葉。幼苗出土30-40日後,苗高約30-40公分,此時在莖基部開始出現分蘗,一般栽培薏苡多於此時進行中耕培土作業,同時施用追肥,為接下來的莖葉生長及幼穗分化做準備。
抽穗期
薏苡種子萌芽出土後約50日,主莖頂端開始形成幼穗,60-70日後進入抽穗期。開始抽穗至開花結束,約4-6週,抽穗開花的順序,一般由莖桿最末端節位開始,漸次往下推移,分蘗或分枝穗的抽穗開花,亦依循此原則。因抽穗開花時間長,期間應儘量保持土壤濕潤,避免乾旱影響授粉。
成熟期
薏苡抽穗期長達1個月,故其成熟期及抽穗期的區別不甚明顯,一般以田區薏苡植株50%或60%抽穗或開花,作為薏苡進入抽穗期或開花盛期之判斷依據。薏苡雌花授粉後,雌蕊柱頭凋謝,總苞顏色隨著時間逐漸轉色。此時莖葉養分轉移至籽實中,種子水分逐漸減少,俟全區植株約80%以上籽實成熟後即可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