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原民作物 / 香辛料作物 / 刺蔥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刺蔥
發文日:105/12/08

刺蔥

刺蔥

  • 學名: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 zucc.
  • 英名:Ailanthus prickly ash
  • 別名:食茱萸、紅刺蔥、鳥不踏、越椒、毛越椒、刺江某、tana(布農、阿美、卑南、魯凱族語)、tjanaq(排灣族語)。
  • 分類地位: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屬(Zanthoxylum)
  • 原產地:中國、韓、日、琉球和菲律賓。
  • 栽培歷史及來源:刺蔥主要分佈在臺灣北部、中部、東部的中、低海拔山區,尤其是在火燒森林後之新生地,常可發現野生的刺蔥。而原住民通常種植於住家旁的菜園,以方便取食嫩梢。刺蔥的嫩枝長滿銳利的尖刺,老幹也有短硬瘤刺,連鳥兒也不敢在上面棲息,因此有「鳥不踏」之稱。
  • 生育特性:刺蔥為多年生落葉性喬本植物,全株有刺。冬季若低於15℃,植株會自然落葉,刺蔥的花期為8-9月,而結果期為10月,刺蔥是一種雌雄異株的植物,只有雌株才會結果。
  • 利用:刺蔥是原住民重要的香料作物,其嫩葉片具有強烈的香氣,嚐起來味道像蔥,但香氣略有不同,是許多原住民族的傳統香菜,其可加入魚、雞湯中調味,也具有去除腥味的效果,刺蔥嫩葉也可與蛋一起料理,製作刺蔥炒蛋等特色佳餚。刺蔥的種子有辛辣味,可替代胡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