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原民作物 / 野菜類 / 紫背草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紫背草
發文日:105/12/08

紫背草

紫背草

  • 學名:Emilia sonchifolia (L.) DC. var. javanica (Burm. f.) Mattfeld
  • 英名:Sowthistle Tasselflower, Red Tasselflower
  • 別名:一點紅、葉下紅、羊蹄草、野木耳菜、紅背草、牛石菜、牛尾膝、紅背仔、假芥藍、爆仗草、矮腳樟、喇叭紅草、小蒲公英、土黃連、野芥藍、紫背犁頭草、Karawagai(阿美族語)、Youmuru(泰雅族語)、Sairabasu(布農族語)、Kamu'tto(排灣族語)、kamusur(卑南族語)、tamotho(魯凱族語)
  • 分類地位:菊科(Compositae)紫背草屬(Emilia)
  • 原產地:泛亞洲、非洲熱帶地區,中國大陸華中以南地區。
  • 栽培歷史及來源:紫背草全株帶粉綠色,但莖葉背光處帶紫紅色,所以稱為紫背草,又因為開紫紅色的小 花,遠看像一小紅點,所以也有人稱「一點紅」。
  • 生育特性:紫背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生性強健,適應性強,大多生長於開闊向陽的環境。紫背草四季皆可開花。
  • 栽培地區:紫背草是台灣地區常見的野花,從海邊到一千多公尺的原野、路旁、荒地及田邊都可見其蹤跡。
  • 利用:各原住民族幾乎都有食用紫背草。紫背草的嫩莖葉可當野菜煮食,但其帶有苦味,可先用沸水汆燙過或用鹽水泡過,除去苦味後再煮食或炒食,另外,紫背草的花蕾可油炸或煮湯,嫩莖葉也可加香料及其他調味料後醃漬成泡菜食用。
    在原住民的部落裡,可常見族人將紫背草、兔兒草、野莧菜等一起煮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