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原民作物 / 野菜類 / 麵包果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麵包果
發文日:105/12/16
麵包果
- 學名:Artocarpus altilis
- 英名:Bread-fruit Tree
- 別名:麵包樹、羅蜜樹、亞波羅蜜樹、釋迦果、羅蜜樹、麵包果樹、麵磅樹、馬檳榔、Chipopo(達悟族語)、Pacilo(阿美族語)
- 分類地位:桑科(Moraceae)波羅蜜屬(Artocarpus)
- 原產地:馬來半島及太平洋玻里尼西亞群島
- 栽培歷史及來源:清代由南洋引入台灣,各地普遍栽培,因其樹冠傘狀、葉大、濃綠色、遮蔭效果甚佳,是公園、庭園之綠蔭樹。
- 栽培地區:台灣主要產地為花蓮、臺東。
- 生育特性:麵包樹為常綠大喬木,株高可達10~15公尺,全株含有乳汁。
- 利用:麵包樹的果實可供食用,其成熟期為7-8月,成熟的麵包果果皮呈黃綠色。麵包果的澱粉含量非常豐富,其不可生食,通常以烘烤、蒸、炸或煮湯等方法料理,最常見的料理方式為與小魚乾一起搭配煮湯。
麵包果烹煮後味道與麵包和馬鈴薯相似,因而得名麵包果。除了果肉可食用外,其果核也可食用,果核外型灰白,顆粒相同於花生米之大小,其滋味清淡,有如吃花生米之鬆脆風味。
麵包果的果實富含黏稠的天然汁液,果實切削之前,可先在刀面上抹油或是先冷藏一晚後才進行削皮,否則果實既難切削,事後刀具又難以清洗。切削完成的麵包果的果實,要在清水中浸泡以祛除黏液,食之才會清爽。
麵包果可於產季削皮後進行蒸煮作業,冷卻後放入冰箱冷凍室可長期保存。
麵包樹的木材材質輕軟而粗,具耐浸泡的特性,故蘭嶼達悟族以此為拼板舟樹材之一。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