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原民作物保種 / 保種的現況 / 原住民特色作物保種的現況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原住民特色作物保種的現況
發文日:106/12/11
原住民特色作物保種的現況原鄉部落擁有許多非常具有特色的作物資源,目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原住民農業研究室已蒐集及保存的原住民特色作物地方種種原超過五十種,來源大部分皆來自花蓮地區的原住民部落,根據用途大致可區分為可供食用的作物以及具有特殊用途的作物。可供食用的作物有一般作為糧食食用的禾穀類、豆類、根莖類,以及可提供人類攝取膳食纖維與營養成分的葉菜類,另外也有種子可供榨油提煉油脂的油料類以及具有特殊香氣味道可作為料理調味的香辛料類等。而具有特殊用途的特色作物,如可供一般織物紡織、手工藝品編織的纖維料作物,以及植物體某部分具有可提取的色素,可供食品業、紡織業或工藝品等染色使用的染料作物等。
花蓮農改場已蒐集的各類特色作物種類如下:
(一)禾穀類:小米、臺灣藜、陸稻、薏苡、蕎麥、高梁、黍稷、油芒等。
(二)豆類:樹豆、鵲豆、八月豆、翼豆、米豆、菜豆、萊豆、原生大豆等、黑眼豆、赤小豆。
(三)根莖類:葛鬱金、樹薯、芋、甘藷、山藥等。
(四)葉菜類:龍葵、假人參、野莧、刺莧、紫背草、昭和草、細葉碎米薺、番杏、山蘇、過溝菜蕨、山苦瓜、木鼈子、輪胎茄、糯米糰、葶藶、水芹菜、艾草、秋葵、鵝兒腸、青葙等。
(五)油料類:油茶。
(六)香辛料類:蕗蕎、小洋蔥、刺蔥、香椿、紫蘇等。
(七)纖維料作物:月桃、黃麻、黃藤、構樹及苧麻等。
(八)染料作物:薑黃、鬱金、山藍、臺灣馬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