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紅龍果怎麼栽 / 植前停看聽 / 支架選擇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支架選擇
發文日:106/11/28
紅龍果屬於多年生半攀附性的肉質植物,枝條本身並不具攀緣能力,但其特有的氣生根,則具有攀附和吸收的功能,枝條在接觸含水分與腐植的物質後,會迅速長出不具根毛的氣生根,首先攀附固定於支柱上,在到達支柱頂端的支撐架後,枝條因無法繼續向上攀升,則又誘使枝條向下生長回到土壤。因此主幹與主枝需有固定物依附,固定物讓其依附往上生長,在到達一定的高度之後,再利用支撐圓盤誘使亞主枝向下垂掛,使枝條的輸送養分可依地心引力方向往下輸送,如此才易開花產果,達到商業生產的量能。仿間常見的電線桿式攀爬栽培,枝條氣生根順著依附物一直往上攀升直到桿頂,同步進行著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雖會結果但未達生產價值。趣味種植者可直接利用籬笆或是圍牆當支撐來種植,惟經多年後其枝條常交錯攀爬沒有規則,修剪作業時,分支多不明確,很難辨別各枝條的角色。
商業栽培的紅龍果園必需搭建專屬的支架設施,產業要長久經營,首應顧及支架結構的穩定性,能耐風切與枝條承載重力,材質持久不腐朽,並配合立地環境的土質條件,採取最為經濟的做法。支架型式影響日後管理作業甚巨,包括枝條的修剪作業、果實套袋速率、採收作業的方便性、田間作業道的規劃、病蟲害的管理與防治、燈照處理的成本與效果,終至影響到單位面積的產能與收益,因此建園初始,除考量栽培品種的選擇外,支架的型式需審慎評估,才能使日後的管理作業順暢。
行距不論是單樁或是排架式,白肉種至少要2.7m(9尺),紅肉種至少要2.5m(8.5尺),其作業動線才會順暢;株距則視支架型式而定。立地高度大致在1.2-1.5m左右,依管理人員的高度來調整。而複合鋼索式高度普遍為1.8-2m。

一、單樁式(或鐵塔型):
單樁式種植為獨立栽培,不需考慮種植方位,並且通風透光性最優,病害擴散蔓延的速率會較為緩和,會是有機栽培者較適合採取的做法。管理上應使下垂枝條向四周分佈均勻(人工輔助),以免傾斜。中南美洲及越南大多採用此法,台灣早期也是沿用這樣的搭架模式,但現在新植園較少採用單樁栽培,因為單位面積的產值較低。
所使用的豎立材料有:水泥柱、耐腐樹幹、鍍鋅管、錏管、塑膠管內灌水泥等為直立單樁或是利用防銹鐵條、竹節鋼等構成三腳圓盤塔型或四腳的結構。此法結構因各自獨立,施肥用量、留果數估算與枝條量的控制等管理較為方便。國內外亦有雙層栽培(將支柱高度拉高至220cm)來提高產量的報導,但此種作法對於日後的上層採果與下層光度不足的問題均需要加以克服。
以水泥柱支架為例,柱子全長1.8或2.1m,可設計入土深度約60cm,地上部則高1.2-1.5m的做法,柱子大小直徑約10-11 cm,柱內含鋼筋4分2支,接近柱頂下方8-10cm處留可串穿4分及6分的鐵條小孔2個,柱形以方形為主,方便種苗植於四側或對面兩側。水泥柱的灌注成本大致與C型鋼相當,兩者都長久耐用,載重力亦佳,但水泥柱日後的回收較不具價值,且搬運也較為笨重,因此使用漸少。而以鐵條構成的鐵塔式,重量較輕,方便搬運架設作業,鐵條亦不需入土固定,因日後枝條繁茂後之重量即可壓入土中自行固定。在坡地不便埋設水泥柱與拉排架時可參考利用鐵塔式,但鐵塔腳部長度的設計需要調整,且需要考慮風力問題。
單樁式種法為在柱的側邊各種植 2~4 株苗,鐵塔型則在三腳側邊或其中央部位插桿立柱定植2-3株苗。用塑膠繩(或布條)將主幹捆縛固定,主幹留一主枝往上攀附後,於支撐架的下方10cm處開始選留亞主枝,待亞主枝竄出支撐圓盤後再牽往圓盤四周使其散佈下垂,因下垂的枝條被中斷繼續營養生長的潛能,才有可能抽蕾開花。支撐的圓盤常見為鐵條、廢機車輪胎、膠墊等物製成,以柔軟的材質對枝條最好,以免枝條垂掛時折斷。利用木樁來栽植常因木頭腐爛或因載重過量而全株倒伏,不建議採用。

二、排架式(A型單槓、T型單槓、T型雙槓、ㄇ型雙槓等):
排架式目前有單槓式A型與T型兩種;雙槓式排架有T型與ㄇ型兩種。兩種型式在於結構的穩定性與材料成本的差異。支架材料常見有錏管、鍍鋅管、鐵條及H型鋼,支撐枝條的橫桿常用6分鍍鋅管、電纜繩或是鐵條。
排架式的特點為種植株距較密(45~60cm植1株),因此單位面積的種植株數多,產量較單樁式來的大,並且日後進行燈照處理時,燈照設備較能有效被枝條所利用,催花的成本相對較低。但缺點為種植方式的苗是連續性種植法,病蟲害為害風險較單樁式為大。另外必需考量果園的立地環境條件,如迎風面、日照方位、土地傾斜度、灌排水走向等。排架式因受風面積大,若排架方向恰為迎風面者,將影響結構的穩定性,故首應考量風向來定排向或另設置防風林等設備來改善。另農地的日照方位會影響燈照處理的成果與生長勢,以排架式南北向而言,其東面與西面因光強度與日照時數的積累問題,常造成西面枝條的日燒傷害與冬天產調的來花潛能。並且部份農場受限於土地的規劃,每排的長度若是太短,將徒增作業道的面積,也不利於排架式的作法。
A型或T型單槓式因枝條垂掛的力量主要集中在架上的橫桿上,在3年後,因枝條量愈來愈多,承載的負荷就會愈來愈重,會有支撐橫桿彎曲變形的可能。並且因枝條懸掛後下垂的角度較大,常有枝條斷裂的情形,並須另設讓下段枝條懸靠的支撐線,剪少枝條因風吹搖動而斷裂與方便日後的套袋、採果作業,減少風疤果的產生等。
而T型或ㄇ雙槓式的做法為支撐架上放兩條橫桿,主幹分單邊種植、中央單株與兩側種植(型似隧道式)三種型式。雙槓式種法為將亞主枝攤平在橫桿上再往下垂掛,枝條承載在平面上相對較為穩固,枝條分支處較不會有折損斷裂情形,但日後修剪又會有枝條重疊的問題,修剪的作業效率會較單槓式來的差。雙槓式因枝條力量讓兩支橫桿去負荷,理論上支撐會較為牢固與耐重,但常見到的情況是,因枝條兩側的分配不平衡,導致單側過重,加上風力的助長而有偏一側傾倒的情形。

三、複合鋼索式
靠海邊產區或是風大之處常見以水泥柱為支撐架,上方架設鋼索的複合式作法。此種方式多為之前植葡萄、梨、百香果等果樹補強修正而來的,棚架高度常在2m左右。目前二林、外埔、玉里等產區常見此法,具有單樁式的優點,不用考量風向與方位的問題,也可直接利用結構加掛燈具,減少產調的架設成本。
此法枝條的承載主要集中在上方的鋼索上,不再外加支撐墊,讓枝條直接掛在鋼索上後使之下垂。此法結構的穩定性在於兩側的地牛上,園區內的水泥柱(或錏管)常只是鋼索的支撐點,或是主枝的種植支架(水泥柱的周徑較單樁用的水泥柱為細),讓枝條往上攀附的結構而已,所以單柱並不需深埋入土。此式枝條的垂掛寬度較單樁式為寬,每樁所植株數或留枝數可較單樁式為多,且因棚架高度較高,大型機具作業時較不會碰傷枝條。
此法的承載係靠全園地牛力量與鋼索間的揪結,若其中一個地牛有鬆脫情形,將會影響整個支撐結構,會有全園倒伏的可能;另外修剪枝條時因分支點較高,常需搭配工作梯來作業,管理上需要熟悉此種作業型式。

四、其他
因應區域的特性條件與材料取得的難易度,非規模的種植者,如澎湖地區,常見讓紅龍果攀附在特有的矮牆、咕咾石、活樹樁與花崗岩支柱等做法。最不宜做為攀附物的是棚架式栽培法,常見的利用建築物的廢料所搭建的簡易棚架,此法為讓紅龍果枝條在棚架表面如同葡萄藤般的生長,因水平伸展的枝條,分枝多行營養生長,抽蕾開花少,且結果面大都在棚架上難以採收,在多年過後,棚頂上的枝條密密麻麻也難以做更新修剪,管理甚為不便。另紅龍果枝條帶細刺的特性,常是庭園隔離的好材料,此法為讓枝條攀附於鐵網或牆壁上,一樣需要注意枝條量的控制,以免圍牆負荷過重而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