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接近尾聲,距離我移居台南楠西,開始紅龍果的種植人生也剛好滿周年了。在今年初春跟我同時栽下果苗的「同學」們,許多已經在「點電火」做產期調節,打破紅龍果的漫漫長夜把花芽喚出來,準備在價格最高的冬春把整年的投資一舉尻回來。
年初時我也是這麼打算著,但現在的我只能一邊看著同學採果出貨,一邊毀園重種。熟識的農友來果園拜訪,還會khau-sué (剾洗,挖苦)說:「阿賢你怎麼種一個紅龍果種到留級!」
怎麼會發生這麼怨嘆的事呢?故事得從紅龍果說起:
紅龍果1980s引進台灣後,適逢菸酒公賣局終止釀酒葡萄收購,彰化二林及台中外埔一帶的葡萄農,以固有的棚架轉作免受粉的白肉種。紅肉種則集中在南投集集,彼時大部分為自交不親合、需夜間授粉的品種。近幾年在果農的努力下,育出大紅、富貴紅等無須受粉的紅肉品種,突破了原本最大的栽培門檻,再加上病蟲害相對不嚴重、周轉快速一年內可結果、產期長產量高,以及市場需求價格不錯,許多果農紛紛投入紅龍果的栽培。
準備從農時曾考慮過很多作物,儘管許多人都說「紅龍果這幾年種遐爾闊一定會pāi-tshī (敗市,滯銷)」。但基於自己對果樹的喜愛,看好紅龍果未來外銷的可能性,以及能快速周轉的生計考量,我還是跟著大家一起「瘋」落去。
草生栽培的低級失誤
在農民草根實踐及農政單位推廣下,果園的草生栽培這幾年逐漸成為顯學。除了栽培上的好處像土壤改良、水土保持、有益生物多樣性增加…等,更是品牌行銷時的一大賣點。
對於以早主修生態,對友善耕作一直懷抱憧憬的我,草生栽培當然是一定要的,但因為果園的設計錯誤,這條路走的比想像中坎坷許多。
初春的連續乾旱,加上一開始冒出頭的都是土香、成功白花菜等低矮草種,也讓我對雜草更加輕視,每天就是慢慢地除掉其他草種,藉由人工選拔來維持草相低矮不影響植栽的日照。到了五月,梅雨的滋潤讓其他雜草也醒過來,強勢的鬼針草、牛筋草一暝大一吋,沒幾天就把果苗淹過去。
曾想效仿平地果農用大量的乾稻草做覆蓋,但因為楠西離水稻產區太遠而作罷;也試過東勢蜻蜓谷劉興健大哥的「草木共生栽培法」,把草壓倒讓它們不影響果樹的生長,但壓倒的幅度太低,或許適合已經攀上棚架的成株,但對苗期的紅龍果仍不合適;也嘗試用割草機,卻因為株與株間距過小且交錯種植,使得割草變得事倍功半,一不小心還會把紅龍果砍斷。
最後只能放棄果園的原生草種,在大太陽底下將雜草一株一株連根拔起,再種上低矮匍匐而且生長快速,在紅龍果界非常夯的草種「四瓣馬齒莧」。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好不容易四瓣馬齒莧的草皮養起來,果園一片和諧充滿希望,卻又發生更棘手的狀況……
根系受傷誰之過
八月做風颱,怪獸蘇迪勒的影響不大,反倒是未著陸的天鵝引來西南氣流,連下了兩個禮拜的雨,而果園的植株也全面性地pāi-tsâng(敗欉,植株衰敗),原本飽滿濃綠的枝條變得乾扁黃化,生長旺盛的新芽也停了下來。
究其原因,紅龍果雖是仙人掌家族的成員,卻不是沙漠植物,而是(亞)熱帶森林裡的附生植物,跟空氣鳳梨一樣「耐旱喜濕卻又害怕淹水」。平地的果園都會做高畦避免淹水,由於我的園子地勢較高,砂質壤土的質地更讓排水不成問題,當初建園時便沒有做畦。然而,連續落雨雖沒造成積水,但只要土壤含水量維持在高檔,就會造成根系的受損。
只是更令我想不透的是,四瓣馬齒莧長得最好的區域,紅龍果居然也衰敗得最嚴重,連根拔起還能看到許多不規則的腫塊,嚇得我趕快把根系土壤寄去農試所檢驗,祈禱不是難以根治,卻也最有可能的「根瘤線蟲」。
兩天後,主掌線蟲研究的陳殿義博士回電,確認中獎,並專程來到果園作技術指導。陳博士提到,根瘤線蟲會鑽入紅龍果根部,並產生許多根瘤,除了無法長出新根,更阻礙水分養分的吸收,造成植株的的衰敗甚至死亡。果園的病況這麼嚴重,除了砂質壤土較大的孔隙,讓線蟲藉著雨水灌溉迅速傳播之外。最關鍵的角色則是勞心費時照顧的四瓣馬齒莧,它其實是根瘤線蟲的寄主之一,那片充滿希望的草皮,則是讓線蟲們迅速壯大的溫床。
砍掉重練
在全園敗欉後,為了往後耕作的省工,以及水果的質量,決定狠下心來毀園重建。歸咎這年挫敗的原因,除了果園設計不良,實際務農經驗不足,更常讓自己瞎忙白做工,甚至做出錯誤的決策。於是又花了許多時間sì-kè-tsáu-tsông(四界走傱,四處奔波),拜訪各地的果農前輩,看看別人的果園配置,同時請教栽培上的眉眉角角,避免重建時又犯了錯。
重種是個大工程,首先得把數千株的紅龍果砍斷,留下飽滿的枝條作為阡插苗,並將根部拔起移除果園,避免線蟲的二度感染。接著請怪手整地做畦,解決排水問題,草害則是兩株種在一起,加大株距方便機械割草。最棘手的是線蟲,由於市面上的線蟲藥都不是紅龍果的推薦用藥,且皆為中毒甚至劇毒農藥,而符合有機規範防治資材的效果又不太顯著,使得果農在遇到線蟲時非常難作防治,常常在法律規範、防治效果、友善耕作中左支右絀。
因此,我只有在線蟲最嚴重(四瓣馬齒莧長最好)的區域將線蟲藥「芬滅松」深施於畦面下,以避免紅龍果吸收這種系統性的農藥。土表則用母校中興大學蔡東篡老師的LT-M生物製劑,將蝦蟹殼粉、黃豆粉、糖蜜、蓖麻粕、苦茶粕依比例拌勻,撒施畦上再稍作翻耕。蓖麻粕、苦茶粕針對線蟲幼蟲,其中的蓖麻毒素、茶皂素能降低行動力甚至毒殺;蝦蟹殼粉、黃豆粉、糖蜜則能誘導土壤中放線菌(Streptomyces spp.)的生長,分解含有幾丁質成分的線蟲卵塊,慢慢把線蟲的數量降低。
寫文章的同時,重種工程也即將完成,回顧這一年,不但沒有收成,同樣的工序還要再走一次,對自恃本科的我是非常挫折的。但就是一個過程吧,在耕作中透過各種嘗試及修正,讓理想往現實再靠近一些,慢慢成為一個真正的農民的過程。期待夏日紅龍果已經種好種滿,能跟大家分享果實收成的喜悅!
林育賢 2015/12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農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