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栽培
野花種類繁多,栽培管理方式可參考其原生地環境及其特性作調整。以下將對外在環境因子如何影響植物生長,以及依照不同野花特性,給予栽培管理上的分類。
水分管理:
一般而言,植物在生長及開花季時需要較多的水分,若植物進入休眠期或生長緩慢時,澆水頻率和澆水量要減少。判斷是否需要給水時,可以用手觸摸介質,若介質表面較乾即可澆水。栽培實務上在夏季溫度高、光線強時,植物葉片的氣孔開啟,蒸散速率提升,應多給予水分,相對而言,冬季低溫且光線強度較弱時,植物水分散失較少,澆水量要降低。另外可以針對原生野花的特性選擇保水性與疏水性介質,增加栽培管理上的容易度。
(1).缺乏水分的生理障礙:植株會因水分吸收不足而造成植株生長受限,使其生長矮小、葉片短小,分枝減少,若嚴重乾旱則會造成葉片枯萎、進而整株枯死。
適合潮濕的環境:圓葉節節菜、水芹菜、魚腥草、倒地蜈蚣。
(2).淹水的生理障礙:植株的根部淹水會導致其根部缺氧而逐漸壞死,而根部又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因此會造成植株無法吸收水分,出現缺水的生理障礙,因而從植物外觀難以辨別其遭受缺水還是淹水的環境逆境。大部分非水生植物,無法在積水環境下存活,需做好排水,或是選擇排水性佳的介質。
適合排水良好的環境:紫雲蔓、夏枯草。
參考文獻:
(1). 張永仁. (2002). 野花圖鑑:臺灣400多種野花生態圖鑑(1)-平地低海拔篇. 遠流出版社.
(2). 張育森. (2013). 花博士到你家. 麥浩斯出版社.
(3). 黃敏展. (2002). 亞熱帶花卉學總論. 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系.
(4). 張碧員、張蕙芬. (2004). 臺灣野花365天-秋冬篇. 大樹文化出版社.
(5). 張碧員、張蕙芬. (2004). 臺灣野花365天-春夏篇. 大樹文化出版社.
(6). 葉德銘、隋婉君、郭倩妤、林昭儀、高秀雲、謝炳輝. (2010). 淨化室內空氣之植物應用及管理手冊. 行政院環保署.
(7). 薛聰賢. (2003). 臺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 台灣普綠出版社.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