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露採收著重時間點,若太早採收會使松露不夠成熟,減低香氣及食用價值。以松露犬採收松露需注意採收時間,在夏季比較適合的是黎明時份,因氣溫太高會使犬隻容易疲勞及減低嗅感的靈敏度;但冬季則相反,較高的溫度會使土壤變暖,並使松露的氣味易於散發出來。
除此以外,由於松露子實體產生於地表下的泥土中,不易被發覺及觀察,長期經營的松露園均會訓練或聘用松露偵測犬,來進行採收作業以避免大量的根圈土壤被肆意刨挖,降低採收作業對松露菌根及產量的影響。
若沒有松露偵測犬輔助,一般需依靠經驗去判別一些環境現象如下:
1.「火燒圈」現象(圖1)
松露成熟的時候,松露寄主附近的草坪會形成一圈圈褪綠、枯萎的標記,即所謂「火燒圈」(Brûlé, Truffle Burn)現象。「火燒圈」現象的出現表示松露已經成熟可供採挖,而且會持續幾年的時間。其原因係由於成熟松露生育地之松露子囊果、菌根,甚至菌絲會產生植物性毒素(phytotoxic chemicals)或作植物相剋(克它)物質/異體作用素(allelochemicals),殺死寄主周圍草本植物的根部,造成「火燒圈」般圈狀的死亡的現象,由此減少其他競爭者對於寄主之養分與水分的爭奪、促進土壤中氧氣的流通及減少其他土壤微生物的競爭,以利松露子囊果的形成。
圖1 松露「火燒圈」現象──松露成熟時其寄主植株附近的草坪會形成一圈圈褪綠、枯萎的標記 (圖片來源: Hall et al., 2007. <<Taming the truffle>>)
2. 動物刨挖的痕跡 (圖2及3)
野外的松露為許多野生動物的食物,在臺灣最有可能取食的野生動物為山豬及一些囓齒類動物。將可能取食的野生動物挖掘的痕跡作為初步的判斷亦是選擇進行刨挖位置的依據。
圖2 野外山豬刨挖的痕跡
圖3 野外囓齒類動物刨挖的痕跡
3. 土壤的指示裂縫(圖4)
每年的晚夏至初秋,隨著松露的生長擴大,會擠壓泥土的空間,並於土堆上形成指示裂縫(telltale cracks)。這些指示裂縫會隨降雨被泥土再次填滿而消失,因此松露獵人會用一些生物性標誌作記號,如蝸牛殼、石頭堆疊或種植一些小苗,以便於一兩個月後再回來採挖成熟的松露。
圖4 土壤的指示裂縫
4. 松露蠅紛飛
觀察土表上的松露蠅紛飛(tiny truffle fly)是另一個尋找松露的有效方法,當松露成熟時,一大群的蠅類會在松露的附近土表徘徊飛行;或是駐留在附近的植物上。松露獵人通常會拿著一根長木條,緩慢地行走於目標樹種間,以長木條輕輕的擾動植被以讓陽蠅亂飛,但必須朝向陽光,避免陰影阻礙觀察。
新鮮松露採收後因保存不易,附著泥土能保存較長時間(亦會增加重量),一般避免存放於溫暖潮濕地方,建議以乾淨的棉布或吸水紙獨立包裹並每天更換,並存放於4℃冷藏,避免與雞蛋及乳製品一起存放,以免影響松露的風味。一些商人會將松露清洗出售(圖5),但會加速松露內部軟化及臭化(圖6)。
圖5 商人會將松露清洗出售
圖6 松露內部軟化及臭化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林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