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鵝同精研社 / 經營管理 / 華鵝舍內飼養模式之繁殖性能調查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華鵝舍內飼養模式之繁殖性能調查
發文日:109/06/13
文/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 蕭智彰
臺灣養鵝歷史可追溯到西元17世紀,當時豢養的鵝種主要是華鵝,依羽毛顏色可再分為白色華鵝與褐色華鵝。惟民國63年以後,白羅曼鵝自國外引進,其經濟效能較佳,致華鵝飼養數量日益減少。為保存珍貴畜產資源與維持生物多樣性,收集具有品種特徵的華鵝列為保種族群。本場選用第19世代成熟之白色華鵝73隻及第12世代成熟之褐色華鵝68隻進行調查,資料包含繁殖季鵝隻產蛋數,並計算種蛋受精率與受精蛋孵化率。調查結果顯示,白色華鵝及褐色華鵝均自9月開產至隔年4月停產,白色華鵝及褐色華鵝之產蛋數、種蛋受精率及受精蛋孵化率分別為20.5枚及24.1枚、43.8%及58.1%、70.2%及78.9%。褐色華鵝之種蛋受精率及受精蛋孵化率顯著較白色華鵝者佳(統計上顯著差異)。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畜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畜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