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原生野花 / 原生野花圖鑑 / 旱田草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旱田草
發文日:109/06/20
科別:母草科
學名:Bonnaya ruellioides (Colsm.) Spreng
別名:旱母草、鴨嘴癀
分佈:臺灣中低海拔山區、水邊濕地、潮濕的草原地。
花期:4-11月
植株型態:一年生草本,常見分枝具蔓性,節上生根,近於無毛。葉片對生,橢圓形,葉邊緣密生整齊而急尖的細鋸齒。花為頂生的總狀花序,苞片披針狀條形,花梗短花冠粉紫色或白帶粉紅,花冠筒內下方具兩枚假雄蕊。蒴果線形,長於萼片。種子橢圓形,褐色。旱田草與泥花草植株型態及花型相似,但旱田草的葉片較寬大,葉緣的鋸齒數量明顯較多,為辨別的重點。
繁殖:扦插、種子
特性:旱田草生長旺盛且強健,蔓延性佳。性喜溫暖、潮濕、半日照的環境。栽培介質使用壤土為宜。
生態:在生態環境中,旱田草是孔雀蛺蝶幼蟲的食草。
應用:近代研究發現旱田草中含有毛蕊花糖苷、酚類化合物、三萜化合物、甾體、內酯、多糖、氨基酸及揮發油等成分(唐與蔡, 2016)。在民俗保健上具有解毒、消腫、活血的功效,亦被用於調節生理期不適徵狀。旱田草植株低矮、花朵粉紫,亦可作為庭園地被植物綠美化使用。
參考文獻:
(1).林柏昌、林有義. 2008. 蝴蝶食草圖鑑. 晨星出版社.
(2).唐玉榮、蔡毅. 2016. 壯藥旱田草質量標準研究. 廣西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張永仁. 2002. 野花圖鑑:臺灣400多種野花生態圖鑑(1)-平地低海拔篇. 遠流出版社.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