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整合性經營管理 / 病蟲害防治 / 桃白粉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桃白粉病
發文日:109/07/23

病徵及發生生態:
本病多發生於葉背,故又稱葉背白粉病。被害葉片呈現白色至灰白色黴狀物
覆蓋,冬季掉落之葉片上即可形成閉殼子囊果,多數閉殼群集一處,成熟子囊殼
呈桔色。葉片受害後提早落葉,影響植株發育及結果。本病一般於五月中旬至六
月開始發生,至九月所有果實收穫完畢,未加管理時發生嚴重,分生孢子為主要
感染源。

病原菌:
本病病原屬球針殼菌,學名為Phyllactinia pyri (Cast.) Homma,外生菌絲在
葉下表皮匍匐蔓延,具瘤狀吸器伸入細胞表皮吸收養分。內生菌絲由氣孔深入葉
肉細胞間隙,產生瘤狀吸器侵入細胞吸收養分。分生孢子梗由外生菌絲垂直生
出,頂端著生分生孢子。有性世代之子囊殼為扁球形,內含有子囊孢子,子囊孢
子為單細胞無色,長橢圓形。

管理策略:
1、注重園區衛生,隨時清除罹病組織,以減少園區感染源。
2、管理園區濕度,適度噴霧避免過於乾燥,可降低白粉病傳播。
3、藥劑防治:
(1)農藥資訊服務網首頁/登記管理/病蟲害防治 作物名稱:桃 病蟲名稱:白粉病
(2)植物保護資訊系統/桃病害/桃銹病

資料來源:害物管理手冊 (桃樹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