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當歸交流區 / 當歸的推廣 / 水耕中草藥養生新素材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水耕中草藥養生新素材
發文日:109/11/23

水耕中草藥養生新素材

 

臺灣生產的當歸、丹參及黨參等中草藥以鮮食為主,一般以傳統土耕栽培方式生產,在秋季種植後隔年夏季採收,以收穫根部作為藥膳食材使用,而地上部的莖葉可作為蔬菜調理、飼料添加物等用途,但因受產期限制,在市場上常供不應求,因此如何提高生產效率,並建立可周年生產、不受季節或場所限制之生產模式,來擴大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將是臺灣中草藥產業之一大挑戰。而在收穫過程中與採後處理清洗泥沙之時,皆容易造成根部損傷而影響產品貯藏保鮮的品質,且清洗過程中所耗費的水量,易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因此希望建立新的中草藥生產模式,讓生產者透過現代化科技管理,以省工省力之設備進行更有效率的生產模式,更期望能同時妥善運用水資源,及達到更簡便快速的採收方式,以智慧農業來提升中草藥的生產效率與品質。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國內農業科技公司合作,開發當歸、丹參、黨參及紫錐花等水耕栽培模式,在潔淨密閉的設施內以自動化科技管理,控制光源、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條件,利用無污染的水源調配最適作物生長培養液,達到無土、無病蟲害及無農藥使用之農業生產模式,在生產過程中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可減少水資源的浪費,而生產的食材不帶泥土、採收簡單方便,且具有安全、潔淨及無污染之特性,全株可直接提供生鮮蔬食及藥膳養生食材,可滿足消費市場之需求。

 

中草藥水耕栽培模式可周年生產,不受季節或場所限制,尤其全世界面臨極端氣候之威脅,氣候變遷將造成作物生產上許多困境,而新的生產技術能克服季節與環境的限制,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運用現代化科技使傳統農業轉型,標準化生產體系可進行量產,可增進生產效率並降低生產成本,及解決人力不足等問題。安全、新鮮的水耕中草藥可推廣作為保健養生食材,開發為新鮮蔬食、調味品及藥膳料理等用途,提供臺灣本土自產的安全藥膳食材,讓國人健康及食品安全都有保障,並可朝向加工、萃取有效成分,研發為高附加價值的茶包、飲品等機能性保健產品,提升農作物的附加價值,可帶動農業生技產業之發展,應用於廣大保健食品市場。

 

目前已初步建構出當歸、丹參、黨參及紫錐花等標準化生產系統,可改善周年生產的問題,提供生鮮市場及藥膳市場使用,而生產成本與人力成本降低,可縮小與進口產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在未來可擴大生產面積與規模,供應優質之中草藥給cGMP中藥廠、中藥商及生技廠商所需原料,在保健醫療及生物科技產業上能具有更多元化的應用,讓臺灣中草藥產業得以永續發展。目前全球的中草藥產業在未來的醫療保健上深具發展潛力,近幾年來日本、韓國等國家已積極進行中草藥原料栽培試驗,期能擺脫對中國進口的依賴,而歐美國家對中醫藥接受度高,也興起中草藥種植熱,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全球,使世人更加重視疾病防禦與健康管理,因此大健康產業的市場潛力與商業前景值得期待。臺灣的中草藥產業在生技產業、長照、療育及預防保健的養生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應用,期待產、官、學合作,讓中草藥邁向現代化與科技化,進而發展出綠色大健康產業,帶動臺灣中草藥產業之蓬勃發展,以提升臺灣在全球中草藥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