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蝦兵蟹將 / 蝦蛄類 / 蝦蛄的型態特徵與生態習性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蝦蛄的型態特徵與生態習性
發文日:110/03/02

     A02_1_(4)

 蝦蛄其外型猶如螳螂狀故又稱「螳螂蝦」(圖1),英俗名則稱mantis shrimp,因在被抓時腹部會射出透明液體,所以又被稱為「攋尿蝦」。一些棲息在環境單調如沙泥底質的蝦蛄,在尾節的背面上具有紫黑色橢圓形「眼斑」(圖2),使捕食者不易判斷哪邊是頭部,以達欺敵之目的使傷害降到最低。蝦蛄在成體雖行底棲生活,但幼體長達近2個月以上的浮游期,可隨海流散佈,因此不少種類分布範圍廣。

型態特徵

       蝦蛄類依其掠食足之型態的差異,捕食方式也大異其趣,通常可分為2型:像棲息在珊瑚礁區的大指蝦蛄科(Gonodactlidae)或齒指蝦蛄科(Odontodactylidae),其掠食足粗短堅硬如同拳擊手般,可將蝦、蟹或貝殼直接擊碎後捕食之,屬於粉碎型(如圖3左);另棲息在沙泥質底的蝦蛄科(Squillidae)或琴蝦蛄科(Lysiosquillidae),其掠食足細長內緣具棘刺,且可彎曲具像折疊鋸子的鎌刀手,當獵捕到食物後以牢牢夾住獵物,屬穿刺型(如圖3右)。

生態習性

       蝦蛄類喜以獵取活體生物為食,但也會撿食腐肉,主要捕捉小型甲殼類、小型魚類及軟體動物為食,而居住在珊瑚礁區的大指蝦蛄特別喜歡攝食海葵;捕食多於黑暗或夜間進行,在蛻殼前或是雌體抱卵期間會停止捕食;而穴居沙泥質地的蝦蛄會在洞口旁靜待小型甲殼動物或魚類,當

       獵物接近時就以掠食足給予迎頭痛擊。

    穴居的蝦蛄種類在挖洞時會將頭胸部前端先鑚入泥砂中,並使腹部彎曲弓起身體,以身體背面擠壓洞壁,可使洞穴內部更加擴大、平滑且堅固,並使用掠食足將挖出的泥沙推到一旁後,再繼續鑚洞使洞穴逐漸加深。

    蝦蛄類擁有強大無比的掠食足,可謂無堅不破,尤其是在潮間帶生態系裡許多海洋生物更是避之唯恐不及,堪稱霸主。但在自然界中,造物者似乎也不允許蝦蛄類如此造次,例如在潮間帶的珊瑚礁淺坪有柔軟的八爪章魚讓蝦蛄凶狠的掠食足無用武之地(圖4),而珊瑚礁海域也有銳利且堅硬牙齒的河豚及鸚哥魚在此鎮守,否則這些敏感的生態區將會被牠們弄的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