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栽培技術 / 石斛蘭栽培常見病蟲草害資料 / 石斛蘭栽培常見病蟲草害資料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石斛蘭栽培常見病蟲草害資料
發文日:110/11/18

石斛蘭的病害問題大致可分為細菌性、真菌性、病毒性與蟲害性四大類,栽培者面對病蟲害的觀念,應以預防勝於治療。平時如能做好管理,則可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機率,有些病害一但發生,感染迅速,治療不易,必須速速丟棄以防傳染給其他植株。所以若能在病蟲害發生前就超前部署,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對於石斛蘭的栽培,須做好以下基本的健康管理,妥善照顧植株並整理栽培環境,以預防病媒孳生:

 

1. 通風良好:植株栽培環境須維持良好的通風,悶濕環境容易致病。

 

2. 給水勿澇:給水適度,不要造成介質積水,導致爛根。也要注意有些石斛蘭不耐淋雨,雨季長期淋雨容易得病,例如像貝殼石斛屬之。

 

3. 老葉摘除:枯萎的老葉宜清除,以免成為病菌滋生的溫床。

 

4. 清理盆器:盆內的雜草、苔蘚可以清除,以免滋生害蟲。

 

5. 保持間距:植株保持適當的間距,萬一病蟲害發生,才不致迅速傳播擴散。

 

6. 時時觀察:時時觀察植株的健康狀況,在現階段的栽培管理是否適當、生長是否持續、環境因子是否良好、有無病灶產生。一旦發現病灶,在初期就要迅速做出處置,以免病入膏肓或迅速傳播到鄰近的植株,造成無可挽回的結果。

 

除上述基礎管理之外,專業的栽培業者尚可考慮定期噴灑消滅細菌、真菌及病蟲害的農藥,惟須注意毒性與安全性,並且藥物種類可以輪流更替使用,以免形成抗藥性。特定藥物使用細節可諮詢農藥行,或上植物保護資訊系統(https://otserv2.tactri.gov.tw/PPM/)查詢相關用藥知識。

 

欲了解蘭科植物的病害問題以及觀看詳細圖片,可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出版的《中部地區蘭科植物病蟲及害物圖說--特刊124號》,線上可以取得特刊內文(https://www.tcdares.gov.tw/ws.php?id=9852)。以下針對細菌性、真菌性、病毒性與蟲害四大類病害做簡單介紹:

 

1. 細菌性疾病

1.1. 軟腐病

軟腐病是蘭科常見的細菌性病害,主要侵害葉片,但芽鞘、花瓣等亦有可能感染。罹病初期可見葉片產生水浸狀般點,隨即擴散而使整片葉片呈現水浸狀,葉片下垂腐爛,「軟腐」之名可謂名副其實。冬季低溫時得病率較低,病原可藉水傳播,高相對濕度、積水、具噴灑設備的溫室將有利於軟腐病傳播,植株的傷口也易形成感染的破口。病菌可以潛伏於水苔、雜草內,感染迅速,數日內即腐爛,高密度栽培時更容易迅速蔓延。

軟腐病
軟腐病

1.2. 褐斑病

褐斑病也是細菌性疾病,初期葉片呈但褐色水浸狀小斑點,進而擴大成黑褐色凹陷的壞疽,且壞疽周圍呈黃色,內部則乾硬,濕度高時壞疽破裂流出如白色菌泥。好發於溫暖潮濕的環境,植株若出現傷口時更易感染。

 

上述細菌性疾病,在發生初期一旦發現病灶,即要切除感染區並在切口塗殺菌劑,然後與健康植株隔離。如果是蘭園業者,建議直接燒毀植株以免傳染,並且要將盆器消毒,維持良好的環境管理,合理的使用肥料以增強抵抗力,並可預防性噴灑藥物。

 

2.真菌性疾病

2.1. 枯葉病

枯葉病最先會在葉片上產生黑色小斑點,並導致葉片乾枯,其上密佈針尖大小的黑褐色小班點,即真菌的分生胞子群。

 

2.2. 炭疽病

炭疽病好發於通風不良梅雨颱風季節,初期呈現黃綠色點狀病斑,繼而發展成黑褐色壞疽,後期會於病斑處出現黑色針尖大小的顆粒,為其分生孢子群,並常常排列成波紋狀,在高濕度的情況下流出橙色黏狀物。造成炭疽病的真菌會潛伏於枯葉上,故蘭園內的枯葉宜清除。

炭疽病
炭疽病

 

2.3. 斑點病

斑點病會使葉片上出現黑褐色小斑點,進而發展成0.5至1公分的黑色圓形病斑,且內側略帶有灰白色,嚴重時使病葉黃化脫落。好發於秋季至來年春季之間,尤其在通風不良的環境容易感染。此外老葉也比新葉容易得病,主要感染假球莖中下位的老葉。

 

2.4. 疫病

疫病初期病灶為褐色水浸狀不規則病斑,會迅速擴大、軟化,使全株壞死。在高濕環境下會產生白色霉狀物,有霉腥味,會隨露水、雨水、澆水飛濺擴散,在通風不良的高濕環境容易出現,但會淋雨的露天蘭園也常見。易感染幼苗,一旦感染恐迅速死亡,不易救治。且會長期潛伏於介質內,進而從根部向上感染,病程發展迅速,不易救治,故預防勝於治療,若有感然株也因立即隔離處理或燒毀。

 

2.5. 灰霉病

灰霉病會造成花朵產生水浸狀小斑點,並逐漸發展成灰色至褐色的斑點。不會對植株造成致命性危害,但由於病灶出現在花,將使花朵失去觀賞價值。該病好發於低溫高濕、通風不良的環境,當花朵表面有水膜時,易受感染,環境乾燥則不易發生。

 

總上所述,通風潮濕的環境容易引發真菌性疾病,故蘭園的環境維持須特別注意。一旦發生真菌性疾病,則要立刻與健康植株隔離,輕者同樣可考慮切除病葉病在切口處消毒,重者則應立即銷毀。專業栽培者如要預防此類疾病,可以定期噴藥。

 

3.病毒性疾病
病毒

3.1. 東亞蘭嵌紋病毒

簡稱CyMV,為正鏈RNA病毒,是最常見的病毒性病害,會使蘭株葉片正反面會產生白至黃色條斑或黃綠斑駁之嵌紋條斑,顏色不均勻,綠中帶黃,嚴重時產生壞疽,葉片與花容易出現畸形。夏季時給予充足氮鉀肥,會使葉綠素提高而不見病灶,但冬天又會復發,病原仍存在並未消失。治療不易,建議淘汰。

 

3.2. 齒舌蘭輪斑病毒

簡稱ORSV,為正鏈RNA病毒,病徵差異大,蘭株葉片正反面可能會產生白至黃色圓斑、輪斑、嵌紋、斑紋、壞疽斑等病徵。如見染病,建議淘汰植株。

 

蘭花感染病毒不易治療,建議燒毀淘汰。蘭園引進新品種時,宜注意不要把病原帶入,可做病毒檢疫。植株種植時不宜過密,也並免產生傷口。對蘭花操作切割的器械,均應仔細消毒,建議可使用火烤或沸水消毒,否則也容易造成病毒的傳播。

 

 

4.蟲害

4.1. 介殼蟲

屬於同翅目昆蟲,會吸食植物汁液,與螞蟻共生。常躲藏於葉背、葉鞘等不易淋到水的地方,群聚於葉背的介殼蟲會引發葉正面處黃化與黑斑的病灶。少量發生時,可手動移除,也可以使用毛筆沾水移除。

 

4.2. 蚜蟲

屬同翅目昆蟲,會吸食植物汁液,並與螞蟻共生。喜歡啃食嫩芽、花苞等部位,喜歡乾燥的環境。

 

4.3. 粉蝨

屬同翅目昆蟲,會吸食植物汁液並傳播病毒,溫室中可佈置黃色黏蟲板以誘引並移除粉蝨等害蟲。

 

4.4. 蝶蛾幼蟲

鱗翅目昆蟲的幼蟲,俗稱毛毛蟲,會破壞嫩葉、花朵。斜紋夜盜蛾是其中常見的種類,晝伏夜出,會將葉子、花瓣啃得坑坑洞洞。少量發生時,可以用手動移除。

 

4.5. 薊馬

屬纓翅目昆蟲,成蟲為黑色,銼吸式的口器可將花瓣銼傷後進行吸食。一旦發現時,用手動移除恐無法杜絕,只能使用藥物。

 

4.6. 紅蜘蛛

屬蛛形綱的葉蟎類,喜歡乾燥的環境。個體甚小,會啃食葉片與花苞,形成細密散沙狀紅色或白色咬痕,是非常令人頭痛的害蟲。少量發生時,可以使用牙刷將清潔劑澈底刷上植物體表,悶死其氣孔,然後用水清洗乾淨。

 

4.7. 軟體動物

即蝸牛和蛞蝓兩類動物,會啃食葉片、幼芽、假球莖、花朵甚至根系,將植株吃得坑坑洞洞,尤其可將苗株啃食致死。爬行時會留下拖曳的黏液,乾掉後留下痕跡,可作為判斷的線索。少量發生時,可以手動移除。

蝸牛
蝸牛

 

4.8. 石斛癭蚋

為雙翅目完全變態的昆蟲,原產熱帶東南亞,目前在台灣已是石斛蘭檢疫的重要害蟲。其蛆狀幼蟲會躲在花苞中,造成畸型而影響開花。在花苞中的幼蟲喜愛吸食植物汁液,蛹期則進入介質中,成蟲壽命短但可迅速繁殖。

 

蟲害發生時,若要講求效率,建議使用藥物撲殺,以利根除。相關用藥資訊亦可見《中部地區蘭科植物病蟲及害物圖說--特刊124號》,線上可以取得特刊內文(https://www.tcdares.gov.tw/ws.php?id=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