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石斛一般在春天開花,其花芽分化乃受冬季的低溫刺激所致。栽培環境若能達到類似原生環境的涼溫,或有特定提供涼溫的催花栽培室,則可完成春化作用而使花芽分化。而在秋冬季開花的秋石斛,則需要經歷過高溫的環境,才有利於花芽的形成。
以春石斛為例,進入秋季之後,春石斛的假球莖頂端開始形成止葉,即頂端長出最後一片葉子之後不再有頂芽,假球莖亦不再長高,即所謂假球莖「停心」。假球莖開始長胖,莖皮由深綠轉為黃綠。冬季之後,肥熟的假球莖在15至25度之間的涼溫下始發生花芽分化,位置在於各節的腋芽,但基部1至4節通常不產生花芽。假球莖節數約10至20節,依品種而有差異。此外,對於春化作用需求溫度要到多低,也會因品種而有落差,難以一概而論。
各節位的花芽的陸續分化需要約30-40日,此期間為上述的涼溫促使,而其後的發育則反而會被低溫所延遲,溫度越低發育越慢。此外,涼溫的春化作用之於假球莖花芽分化,必須產生於假球莖已進入肥熟期的前提下。倘若先前營養生長期的栽培情況不佳,影響假球莖肥熟,則往後的生殖生長也會連帶受影響,造成延後開花或者開花率低落。止葉剛形成時,可以考慮施加開花肥(磷鉀肥),以增加假球莖肥熟並幫助開花。在台灣,平地的秋季溫度常常依舊不夠冷涼,有些業者為了加速開花,會將肥熟的春石斛移到中海拔催花,再移回平地,以高溫加速花朵生長及開花。當然,這個催花的過程除了依靠自然環境的氣候變化之外,亦可使用人工的環境給予涼溫催花。
春石斛在進入秋季之後,自9月下旬左右供水量與頻度可較夏季減少,約3至5日澆灌一次,且供水量可略減,且宜在晴天上午進行以免影響假球莖充實。至11月澆水頻度更可減至7-10日,冬季後1-2週1次,澆水宜少,傍晚前介質表面宜乾燥。此時植株近似休眠狀態,惟花芽正在分化。若不進行節水,則容易導致新芽進行營養生長而非生殖生長,以致來年發育成高芽而不開花。
如果春石斛的生產是以海外市場為目標,則可將肥熟的春石斛海運至國外後,由當地業者進行接力催花,方可達到良好的效果。貯運過程中如果能提供低溫(現階段可能仍有困難),則亦能達到催花的功效,因為光照對春石斛的花芽分化並非必要條件,但有光照仍能提高品質。
秋石斛則不像春石斛需要春化作用,秋石斛喜歡日照充足的環境,對夏季的陽光耐受性強,經過夏季充分的日照與高溫環境,秋冬季即可順利開花。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