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咖啡栽培面積已經超過1,000公頃,咖啡生豆收穫量也已經達1,000公噸,目前超過一百公頃以上的咖啡產區有南投縣、嘉義縣、屏東縣、台東縣,各產區的咖啡種植分布區域由低海拔至高海拔區域皆有。咖啡在台灣因栽培地區不同而成熟期稍有差異,高海拔地區栽種的咖啡比平地的成熟期略晚,一般阿拉比卡咖啡的成熟期在9~12月間成熟,羅布斯塔咖啡在5~8月間成熟,賴比瑞亞咖啡成熟期在6~10月間。台灣平地的採收期較早,漸漸往高海拔地區採收,咖啡的採收因栽培地而異,由於成熟期長不一致,採收多分為1次至2次或多次採收。
咖啡採收方法
採收方法有手摘法、搖落法與機械採收等,台灣因栽培地大小與地形關係,都用手摘採收咖啡果實。阿拉比卡咖啡因果實成熟期不一致,栽培者也多用手摘法以確定品質。但此法採收耗費大量人力,因此阿拉比卡咖啡在生產成本上人力費用高,國外咖啡生產國因面積大且企業方式栽培,有些則用搖落法或以採收機方式採收,但用此方法採收的咖啡容易混入雜質與瑕疵豆,不易控制品質。
1.手工採收
在台灣的咖啡解以手摘法採收咖啡果實,因為咖啡果實產季需要多次採收,採收人工成本佔咖啡種植成本的一大部分,咖啡農僱工採收會分成日薪與計件方式,日薪方式已採收天數計算採收人員工資,計件採收則以採收果實的重量為計算採收費用的依據,部分咖啡農會培養固定的採收人員班底,因為熟悉採收園區,採收效率較快,相對於不熟悉的咖啡採收人員,在採收過程中會可能會將未盡成熟的果實採收下來,影響日後咖啡收穫產物的品質。
因為咖啡樹種植的地形地貌不盡相同,每個咖啡種植農民在採收咖啡的人工成本也不一樣,良好的咖啡田間管理、適當行株距、適時整枝修剪,以及越平坦的地形對於咖啡成熟期果實採收成本會更有效益。
人力手摘採收咖啡果實
2.機械採收
機械採收目前在台灣應用較少,主要原因為咖啡種植區域山坡地地形、混種其他果樹等作物、阿拉比咖咖啡果實成熟期不一致,山批地地形因坡度傾斜角度造成採手困難,人為採首以耗工,機具也難以操作,普遍與果樹作物混作栽培的園區也不利採收機具的應用,再加上台灣普遍以種植阿拉比咖咖啡的品種為主,產季期間果實分成多階段成熟,無法一次完全採收,也造成使用機具上的困難。
外國以咖啡採收機的應用可以節省人力成本,在商業咖啡栽培上多應用機具協助採收,例如羅布斯塔咖啡栽培,因為適合低海拔栽培,平地種植情況下,採收機具的應用相對方便許多。在台灣目前農業試驗所也有引進巴西的手持式咖啡收穫機具,經改良後應用在咖啡的採收工作,可以配合地形與混和果樹作物的栽培模式進行採收咖啡果實,優點是可以節省幾十倍的人力成本,但是缺點會受到咖啡果實成熟期不一致的影響,採收時間點需要特別注意,否則採收的咖啡果實容易有成熟度不整齊的問題。
應用手持式咖啡收穫機採收咖啡果實
咖啡產量
咖啡的產量因產地而異,影響產量的因素有栽培技術、氣候條件、植株年齡、樹勢、病蟲害、栽培地土質與肥力、栽培地海拔高度等。而且咖啡豆的品質也迴異,如土質肥沃地會比貧瘠地生產的咖啡豆產量高且豆質較堅硬品質較好,一般高海拔地區比低海拔地區生產的咖啡會有果實顏色會較深綠、豆質堅硬、香味與酸澀味較強、儲藏期較強等特性,咖啡豆的價格也較高。
國外一般阿拉比卡咖啡一公頃的果實年產量可達1,500~3,000公斤,羅布斯塔咖啡每公頃年產量可達2,000~4,000公斤,賴比瑞亞咖啡公頃年產量也可達1,000公斤以上。國外咖啡生產國經由品種改良,尤其在阿拉比卡咖啡的改良上,已育成產量高的咖啡品種。根據農糧署統計,目前台灣咖啡生豆年收量969,710公斤,平均每公頃生豆收量872公斤,每個咖啡產區之間單位面積的咖啡產量不盡相同,每公頃生豆平均產量介於280~1,159公斤之間。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農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