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莢蘭最早在墨西哥的Oaxaca、Quintana Roo和 Yucatán等地,海拔1200 m以下的混和林和沼澤灌木林下發現,後來也發現有族群分布在佛羅里達、西印度群島、中美洲、最南到達巴拉圭。香莢蘭傳播及栽培最早的紀錄為Labat神父分別於1697年及1701年引進了三株香莢蘭藤蔓到位於西印度群島的馬提尼克島 (Martinique) 和瓜德羅普島 (Guadeloupe) 種植,但未成規模。隨著香草在歐洲日益流行,托托納克印第安人於1767年在韋拉克魯斯地區 (Veracruz) 建立了香草種植園,這是第一批商業生產的香草園。香莢蘭藤蔓於1793年被帶到留尼旺島,後來於1819年、1820年、1822年和1875年陸續幾次重新引種,1822年引種記錄是從巴黎的Jardin du Roi皇家花園而來,其他次數則由墨西哥引進。1841年出現人工授粉的方法後,香草園在留尼旺島、馬達加斯加和印度洋的其他島嶼蓬勃發展。1848年留尼旺島開始向法國出口了50 kg的香草莢,10年後數量增加到2噸,到1867年增加到20噸,最後在1898年增加到200噸。
香莢蘭於1827年和1836年引入模里西斯 (Mauritius),1866引入席塞爾 (Seychelles),1865年在模里西斯開始商業栽培。法國人也在1861年和1865年將香莢蘭引入亞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中南半島和新喀裡多尼亞 (New-Caledonia),但都沒有成為主要的農作物。
香莢蘭在1819年引入印尼的Buitenzorg (茂物植物園),1846 年在爪哇島開始商業種植,直到20世紀才擴展到巴里島、蘇拉威西島和蘇門答臘島。爪哇島的香莢蘭產量在1918年僅為67 kg,但第二年增加到3,678 kg,隔年達到8,516 kg,1923年已達到20,293 kg。目前,印尼仍是全世界第二大香草生產國,尤其在2000年馬達加斯加遭受颶風襲擊,使當地的香莢蘭蒙受極大的損傷,產量大幅減少,而印尼儼然成為最大香草莢產地。
英國人於1835年將香莢蘭送到印度,於1853年引入斯里蘭卡,目前兩國仍有種植香莢蘭,但規模遠不如另一項重要的作物-茶葉。
馬達加斯加一直到1870年才第一次引種,但在接下來的20年裡,又有4次引種記錄,90%的香莢蘭種植在馬國東北端沿海的武希馬里納 (Vohemar) 和安塔拉哈 (Antalaha) 之間,內陸到安達帕 (Andapa),到1924年,馬達加斯加已成為高級香草莢的主要生產國,這一地位一直保持至今。
墨西哥南方的Papantla城仍然被稱做香草之都,所生產的香草莢與香草精還是一些專家眼中的上品。
中國海南島及巴布亞新幾內亞近年來也開始大量栽種香莢蘭,
自從阿茲特克皇帝蒙特蘇馬將含有香草的飲料介紹給西班牙人至今,香草的歷史已有400多年,而且一直是世界香料貿易的重要項目之一
印尼香草莢加工方式 |
印尼香草莢加工方式 |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