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香草知多少 / 香草的歷史 / 臺灣香莢蘭栽培紀錄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臺灣香莢蘭栽培紀錄
發文日:111/09/07
臺灣最早種植香莢蘭的紀錄是1901年由田代安定在籌建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時引入,佐佐木舜一 (1924) 曾在「綱要臺灣民間藥用植物誌」附錄中記載香莢蘭的藥用用途,後來在臺北的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二水的增澤深治萬樹園及枋寮的慶春園都曾有栽培,但後來因二戰期間疏於管理,存活植株極少,戰後在臺大園藝系及臺中改良場保有少量植株,但多呈衰弱狀態。陳國榮教授和黃達雄助教於民國52年至55年間在中興大學園藝系進行繁殖試驗,希望發展爲園藝工業植物,但後續也並未真正發展。1967年及1970年農復會園藝作物引種考察團分別自菲律賓及印尼引入香莢蘭寄往糖試所及棉麻試驗所,但當時的香莢蘭尚仍未受到重視。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於2006年收集到20條香莢蘭藤蔓於場內網室試種,再開啟香莢蘭在臺灣的試驗研究。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