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榴槤有危機 / 榴槤病害 / 黑水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黑水病
發文日:111/12/16

每年 3-5 月或 9-12 月為馬來西亞雨季,氣候溫暖、潮溼,為榴櫣黑水病之好發季節。榴櫣黑水病可發生於葉片、枝條、樹幹、果實、莖基部及根系,初期病徵為水浸狀不規則斑點,隨著病勢發展病徵的顏色逐漸加深呈褐黑色,將表皮削開可見內部罹病組織呈淡褐色至深褐色不規則斑紋。當環境溼度高時,罹病組織的表面會出現白色的棉絮狀菌絲與孢囊,病害發展速度快速,引起莖部腐敗與根部腐敗,嚴重時造成全株萎凋死亡。此病原菌之學名為 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er),分類於藻菌綱、卵球菌亞綱、露菌目、腐霉菌科。此菌為多犯性之病原菌,可危害眾多熱帶果樹如木瓜、蓮霧、柑橘、椰子、橡膠與可可 (葉氏等人,1998)。當雨季來臨、土壤含水量過高時,殘存於田間的卵孢子會發芽形成孢囊或游走子,進行初次感染。於寄主植物上感染、纏據後再形成孢囊或游走子,隨雨水匯流、飛濺進行傳播,為二次傳染源。在馬來西亞,該病原菌不僅感染榴櫣,更能感染可可、橡膠及油棕。在泰國,此病害不僅嚴重影響榴櫣產業,更出現抗藥性菌系,針對疫病菌用藥如滅達樂 (metalaxyl)、亞托敏 (azoxystrobin) 及達滅芬 (dimethomorph) 產生抗藥性 (Kongtragoul, et al. 2021)。建議防治方法如下:

1 清園管理,定時清除罹病果實、枝條及葉片,減少田間感染源。

2 雨季來臨前,使用 1000 倍的中性亞磷酸 3 次 (1次/週)。

3 雨季來臨前地面覆蓋塑膠布,避免病原菌被雨水噴濺至榴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