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研發成果 / 牧草耐旱性生理指標之建立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牧草耐旱性生理指標之建立
發文日:112/06/12

極端氣候嚴重威脅牧草之產量與品質,而近年來又以乾旱對國內之影響尤為嚴重。培育耐逆境新品種有助於穩定牧草之生產,若能建立耐逆境評估指標用以輔助選種,將有助於選育工作。本研究調查狼尾草台畜草三號、狼尾草台畜草八號、盤固草A254品系、尼羅草台畜草二號、尼羅草台畜草三號等牧草在乾旱逆境下之農藝性狀,以及SPAD值(Soil-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 value)、電解質滲漏率、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含量、澱粉含量、鉀含量、鈣含量等生理指標,探討各種生理指標應用於耐旱性選拔之可行性與適用性,期望作為未來牧草耐逆境新品種選拔之參考。試驗分別設定不同灌溉時間間隔之組別作為試驗處理,對照組每週正常灌溉2次、處理組A每2週灌溉1次、處理組B每4週灌溉1次(土壤含水率依序分別為23.7%、6.1%、4.2%),每次灌溉水量皆為固定。試驗結果顯示,所有牧草種類之葉尖株高及產量在兩個乾旱處理下皆有降低,顯示乾旱處理確實有其效果。生理指標方面,SPAD值在乾旱下降低,以處理組B與對照組之差異較為明顯。電解質滲漏率隨乾旱程度增加而提高,以處理組B為最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乾旱處理下降低,而以處理組B最低。鉀含量及鈣含量在乾旱處理下皆有提高,其中以鉀含量在對照組與處理組間之差距較大。SPAD值、電解質滲漏率、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鉀含量等四種生理指標在乾旱逆境下之改變較為明顯,且其改變方向符合過去之文獻描述,而其中又以電解質滲漏率之改變最為顯著,具有作為耐旱性評估指標之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