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鵝同精研社 / 生物安全 / 當鵝隻動物福祉遇上生物安全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當鵝隻動物福祉遇上生物安全
發文日:112/06/13

文/彰化種畜殖場 廖士傑

家禽動物福祉在許多國家皆是重要的議題,對飼養者而言,提供友善的環境有助於維持動物的健康,減少因為動物發生疾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1992年英國農場動物福祉協會提出動物應享有五項自由「免於饑餓與乾渴、免於不適、免於疼痛、免於恐懼和痛苦、可表現正常的行為」,成為最基本的動物福祉標準,然而各種動物有其不同的習性,正常行為的表現方式也有所差異,身為水禽,鵝的生活習性強烈地以水為導向,需要有水來進行游泳、沐浴甚至部分的繁殖行為,以滿足其生理需求。根據歐洲保護農場動物公約常設委員會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IMALS KEPT FOR FARMING PURPOSES, T-AP)的養鵝飼養標準建議,在舍內飼養的條件下,即使無法提供水池,也需盡可能提供戲水設施。

研究也陸續證實戲水行為對水禽的重要性,提供戲水設施對於飼養鴨鵝等水禽有助於改善動物福祉及表現動物行為,且對於羽毛品質、羽毛清潔度、眼睛清潔度、鼻孔清潔度、步態及足墊皮膚炎等動物福祉評分指標也都有明顯改善效果。然而,在傳染病的研究也證實水池成為鴨子傳播禽流感病毒的重要媒介,當它們在被病毒汙染的水池進行喝水、沐浴或是整理羽毛等行為時,就有非常可能感染病毒,對禽場的生物安全帶來極高的風險,在此背景下,基於養禽場的生物安全考量,不管在全舍內或全舍外的環境,都不得不重新思考水池對於飼養鵝隻的必要性。如何在兼顧生物安全及農民收益下最大化鵝隻的動物福祉,有待進行研究以達到技術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