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石斑魚的新研究 / 雲紋石斑魚 / 雲紋石斑魚的人工繁殖技術開發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雲紋石斑魚的人工繁殖技術開發
發文日:113/04/17

雲紋石斑魚(Epinephelus moara)俗稱正油斑、真油斑,英文俗名為kelp grouper,分類上屬於鱸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魚屬(Epinephelus),主要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包含日本、韓國、臺灣及中國沿海,其肉質鮮美,具很高的經濟價值(650~800 NTD/kg)。雲紋石斑魚早期被認為是褐石斑魚(Ebruneus)的同種異名,直到近十年,中國學者分別以形態學、分子生物學及細胞遺傳學方法進行各項分析,才確認雲紋石斑魚為有效種。

中國對於雲紋石斑魚的人工繁養殖研究已相當透徹,而臺灣產業界雖曾經成功繁殖,但仍未普遍。水產試驗所海水養殖研究中心成功培育雲紋石斑魚,並建立人工繁殖技術,期盼能進一步大量生產並推廣至業界。

首先,挑選海水中心長期蓄養的成熟雲紋石斑魚之雌雄魚進行催熟,分別取得成熟卵粒及精液,再透過人工授精獲得受精卵。受精卵在160噸的水泥池培育,仔魚孵化後依序給予牡蠣受精卵、輪蟲及橈足類,育苗過程的水溫範圍為22~24℃、鹽度範圍35~36 psu。孵化後第10~12天,魚苗的背鰭及腹鰭硬棘開始延長(俗稱發翅);第30天延長的硬棘開始縮短(俗稱收翅),第45天,稚魚出現褐色條紋。

 

雲紋石斑魚 種魚

雲紋石斑魚 魚苗出現體色的稚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