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研究 / 季節及芻料來源對國內個別乳牛場總乳中乳脂肪酸組成之影響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季節及芻料來源對國內個別乳牛場總乳中乳脂肪酸組成之影響
發文日:113/11/08

季節及芻料來源對國內個別乳牛場總乳中乳脂肪酸組成之影響

王思涵 廖曉涵 陳苓祐 蕭振文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北區分所 

本研究旨在探討季節及芻料來源對國內個別乳牛場總乳中乳脂肪酸組成之影響。

依據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每月收集國內3家(A,B及C)乳牛場總乳樣品,並以傅立葉紅外線光譜法(Fourier-transform mid-infrared, FTIR)進行36個樣品之乳脂肪酸分析。

結果顯示A乳牛場飼糧中脂肪含量(3.91%)最低,且其總乳中新合成型脂肪酸含量(0.95 g/100 g)最高,可能與其飼糧中較低的脂肪含量及使用乾草而非青貯料有關。熱季三個乳牛場總乳中乳脂肪率有顯著差異,且以B乳牛場最低(P < 0.05)。

無論季節,總飽和脂肪酸、新合成型脂肪酸、混合型脂肪酸及棕櫚油酸含量以A乳牛場顯著較高(P < 0.05)。乳牛場C總乳中預製型脂肪酸及油酸含量皆高於其他兩場(P < 0.05),可能原因為乳牛場C位於南部熱緊迫可能會影響牛群採食量,且其飼糧中脂肪含量較高所致。上述結果說明,總乳中乳脂肪酸組成變化受到季節、飼糧中脂肪含量及芻料來源之影響。

詳細內容請參考附件

1_113王思涵-中畜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