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乳牛的飼養管理 / 乳牛疾病預防 / 臺灣泌乳牛罹患續發性亞臨床性乳房炎之擠乳管理風險因子調查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臺灣泌乳牛罹患續發性亞臨床性乳房炎之擠乳管理風險因子調查
發文日:113/12/02

臺灣泌乳牛罹患續發性亞臨床性乳房炎之擠乳管理風險因子調查

陳苓祐  廖曉涵  王思涵  蕭振文  凃柏安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北區分所

亞臨床乳房炎(subclinical mastitis, SCM)是乳牛最常見的疾病,其特徵是體細胞數(somatic cell count, SCC)增加、牛奶成分改變和產奶量降低,SCM的影響時間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長。然而,SCM無法以肉眼觀察到明顯徵狀,可透過分離病原菌、細菌培養或乳中SCC判定,因此不利於早期發現,無法及時有效控制該疾病造成其感染率為臨床性乳房炎(clinical mastic, CM)之15~40倍,為影響經濟損失最大的乳房炎。

當牛隻的胎次、泌乳階段、泌乳量、年齡增加時,造成牛隻罹患CSCM的比例皆顯著增加;而在管理層面上,大多數與擠乳管理相關的因子皆會影響乳房炎的發生,包括擠乳設備的維護、擠乳時有無配帶手套與擠乳前乳頭的清潔方式以及抗生素的治療等。了解造成亞臨床性乳房炎的風險因子,將有助於改善乳牛場管理策略,以利建立風險因子改善順序,從而降低乳房炎的反覆發生。

全文請點附件

7_陳苓祐-中畜海報-臺灣泌乳牛罹患續發性亞臨床性乳房炎之擠乳管理風險因子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