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紋毒蛾
介殼蟲類
赤邊燈蛾
斜紋夜蛾
蛞蝓與蝸牛
葉蹣類
臺灣花薊馬
騷擾性害蟲
蘭花薊馬
蘭金花蟲
紅翅揹蝗
花薊馬
咖啡硬介殼蟲
黃片盾介殼蟲
椰子盾介殼蟲
長尾粉介殼蟲
太平洋偽葉蹣 |
小白紋毒蛾
學名:Orgyia postica (Walker)
生態習性:
初孵化幼蟲群集為害,幼蟲食取葉片,造成孔洞,遇開花季節亦會食害花蕾或花瓣。幼蟲毒毛具有刺激性,不宜以手直接捕捉,若不慎誤觸其身體或爬行過之葉片,皮膚受其身上或遺留下來之毒毛的刺激會起紅疹發養。春季發生嚴重,尤其三、四月間,最易大量出現。
形態:
卵: |
黃白色,成卵塊。每一卵塊有卵約三百粒。 |
幼蟲: |
幼蟲身體顏色多有黃、白、黑、紅等,主要是黃色,頭部桔黃,色長約3公分,身上有長短不一的毒毛,有的散生,有則聚集長成毛束,體背方有四塊明顯而整齊的白色毛叢。 |
蛹: |
為淡黃色,外包一層透明稀疏的薄繭,就黏附在葉背或枝條上。春季發生較嚴重,尤以三、四月間,最易大量出現。 |
成蟲: |
雌蛾體長約2公分,無翅,身體黃色,肥胖而不太移動,卵成堆產在身體附近。雄蛾體長2.5公分,翅展3公分,黃色,翅上有褐色條紋。 |
危害狀:
主要危害葉片、花。葉片被吃成缺刻,嚴重時只剩葉柄,老熟後移至老葉或枝條上結繭化蛹。
防治方法:
一、 |
清理園中的雜草以及枯枝落葉,可減少害蟲棲息與化蛹場所。 |
二、 |
蛾類成蟲有趨光性,夜間可以燈光誘殺成蟲,一般以黑光燈誘集昆蟲效果較佳。 |
三、 |
搜尋並摘除葉上之卵塊,以及群聚於葉上之初齡幼蟲。 |
四、 |
幼蟲剛孵化時,對藥劑抵抗能力最弱,可以施用藥劑防治。 |
五、 |
可試用下列任一藥劑防治: |
|
1.
|
10%百滅寧乳劑3000倍。 |
|
2.
|
50%馬拉松乳劑500倍。 |
|
3.
|
26.3%亞特松乳劑500倍。 |
|
4.
|
80%二氯松可溶性粉劑600倍。 |
|
5.
|
50%加保利可溶性粉劑800倍。 |
|
6.
|
20%芬化利乳劑3000倍。 |
|
7.
|
2.8%第滅寧乳劑3000倍。 |
|
8.
|
5%賽滅寧乳劑1500倍。 |
|
9.
|
25%拜裕松乳劑500倍。 |
|
|
(王清玲,1991,花卉害蟲彩色圖說第106頁) |
|
|
|
小白紋毒蛾雌成蟲及卵
(章加寶,1989,台灣葡萄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與管理技術第34頁) |
|
幼蟲
(王清玲、林鳳琪,1997,台灣花木害蟲第105頁) |
|
|
|
小白紋毒蛾蛹
(章加寶,1989,台灣葡萄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與管理技術第34頁) |
|
小白紋毒蛾雄成蟲
(章加寶,1989,台灣葡萄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與管理技術第3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