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花薊馬(Eastern
flower thrips、Flower thrips)
學名: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
薊馬一般體型微小,細長且扁平,於乾燥、溫暖天候下最適宜繁殖,密度大增,其危害更為嚴重。本種與花薊馬同時存在並危害蘭花(包括蝴蝶蘭、石斛蘭、嘉得麗亞蘭、拖鞋蘭等)花器及心葉。
生態習性:
甫孵化之若蟲至化蛹前,常移動至嫩芽及嫩莖的萼片內銼吸組織內之汁液。幼蟲及成蟲除吸取花粉與花瓣內汁液外,並產卵在花瓣基部的組織中。前蛹與蛹期在土壤中,成蟲後再飛上花部。高溫乾旱時易滋生。
形態:
卵腎形,白色透明,產在植物組織內。蛹淡黃色,觸角與足貼緊身體,胸背方有翅芽。幼蟲細長,淡黃色。成蟲頭、胸部黃褐色,腹部黑褐色,或是頭胸腹全體均黃褐色。
危害狀:
主要危害花部。成蟲及幼蟲均為害花部,除銼吸花瓣的汁液外,成蟲並產卵於花的組織內,銼吸或產卵造成的傷口,在花瓣上留下白色或褐色的斑點。
以成蟲與幼蟲危害蝴蝶蘭及其他蘭花之花器及幼嫩心葉。花芽被害後萎縮、黃化脫落;成熟花苞被害後,花展開時花朵皺縮扭曲,花瓣組織被銼吸,形成白色斑點或條斑,最後花瓣褪色乾枯。開花期過後,便遷移危害植株之幼嫩心葉,使抽出之心葉扭曲呈畸形,葉面並呈現密集之褐變條斑。
害蟲:
一、 |
分類:
Thysanoptera (纓翅目)
Thripidae (薊馬科)
|
二、 |
分佈:臺灣、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印度半島北部、北美洲與歐洲等幾乎全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其存在。
|
三、 |
寄主:本種為雜食性,很多花卉種類均為其寄主植物,如蘭花(蝴蝶蘭、石斛蘭、嘉得麗亞蘭、蕙蘭等)、玫瑰、非洲菊、菊花、百合、唐菖蒲、夜來香、石竹、金針花、茉莉、康乃馨、大理花等,其他有蘆筍、豆類、茄子、絲瓜、玉米、南瓜等。
|
四、 |
形態: |
|
1. |
卵:腎形,白色透明,存在植物組織內。 |
|
2. |
幼蟲:體細長,呈淡黃色。 |
|
3. |
成蟲:雌蟲之頭、胸與腹部之顏色多變化,頭、胸為黃褐色,腹部黑褐色;或頭、胸為褐色而腹部黃褐色;或頭、胸、腹部均為褐色,或頭、胸、腹部均為黃褐色。觸角8節,第1-2節黑褐色。第3節黃褐色,第4-5節基部褐色而端部為黃色,第6-8節黑褐色。翅與足均為淡黃色,腿節中央及中、後脛節中央色較深,各跗節黃色。雄蟲個體較雌者小,顏色也較淡。雌蟲體長1.3-1.7
mm,雄蟲體長1-1.2 mm。 |
五、 |
生活史:本種之發育速率快,以花粉與蜂蜜液飼育時,在25℃,卵期為3日,自卵孵化至羽化所需時間僅7日,產卵前期1日,雌蟲壽命52日,每一雌蟲可產卵約500粒。 |
發生生態:
本種薊馬在各種蘭花之開花期很容易發現。成蟲產卵在寄主組織內,第一與第二齡期幼蟲經常藏匿在花苞或花器深處危害,蛹期在土中或殘枝枯葉堆下,而成蟲則在花部表面銼吸危害。於開花期過後,成蟲與幼蟲則潛入植株心葉部繼續銼吸危害。
防治方法:
一、 |
花圃周圍避免栽種香氣濃烈的植物,如梔子花、七里香等,以免形成薊馬聚集的場所,並擴散至花圃中植物。 |
二、 |
銀色物質對薊馬有忌避作用,以銀色尼龍網做成隧道覆蓋於作物之上
,或以銀色尼龍網當作溫室之兩側壁,均可使飛翔中之薊馬選擇它處降落,因而降低薊馬對此一地區作物的為害。 |
三、 |
在田間或溫室懸掛青色、白色或黃色粘板或粘帶,可以捕獲相當數目的薊馬。 |
四、 |
在蘭花上目前無推薦藥劑防治本蟲,可試用: |
|
1.
|
50%達馬松溶液1200倍,每隔七至十天噴藥一次,連續二次。 |
|
2.
|
40.8%陶斯松乳劑1500倍,每隔七至十天噴藥一次,連續二次。 |
|
3.
|
2.8%第滅寧乳劑1000倍,每隔七至十天噴藥一次,連續二次。 |
|
4.
|
10%百滅寧乳劑1000倍,每隔七至十天噴藥一次,連續二次。 |
|
5.
|
50%覆滅蹣可溶性粉劑1000倍,每隔七至十天噴藥一次,連續二次。 |
|
6.
|
85%加保伏可濕性粉劑2000倍,每隔七至十天噴藥一次,連續二次。 |
|
7.
|
35%白克松可濕性粉劑1000倍,每隔七至十天噴藥一次,連續二次。 |
|
8.
|
70%福文松乳劑2000倍,每隔七至十天噴藥一次,連續二次。 |
|
(王清玲,1991,花卉害蟲彩色圖說第55頁) |
五、 |
清除設施內、外雜草,消滅本種害蟲之寄主植物,以減少其危害。 |
六、 |
設施內懸掛藍色或黃色誘蟲黏紙誘黏成蟲並可偵測其發生。 |
七、 |
發生嚴重時,噴施百滅寧 10% 乳劑或馬拉松 50% 乳劑各1,000
倍稀釋液或第滅寧2.8%乳劑 2,000 倍,5-10 天施用一次,連續 2 次。 |
八、 |
薊馬嚴重發生時,除噴施藥劑外,可利用溫室休閒時期將溫室空檔一段時間(約 7
天),使薊馬因無食物而死亡,以清除溫室內殘存之薊馬。 |
九、 |
溫室休閒期間,加溫至 39℃ 以上,維持 2-3 天,可以有效殺死薊馬。 |
十、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敵如捕植?類(Amblyseius cucumers),半翅目之花椿象(Orius
spp.) 等,捕食薊馬以控制其密度。 |
參考文獻 :
1. |
王清玲。1990。花卉害蟲彩色圖說。財團法人豐年社。46-55 頁。 |
2. |
陳連勝。1987。臺灣薊馬類之形態與分類。中華昆蟲特刊第一號 1-7 頁。 |
3. |
曾義雄、陳秋男。1994。植物檢疫微小動物診斷。383-384
頁。經濟部商品檢驗局新竹分局。 |
4. |
楊秀蘭。1994。蝴蝶蘭害蟲種類與有害動物以及其為害習性。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特刊新二號
87-93 頁。 |
5. |
楊秀蘭、位國慶。1995。蝴蝶蘭病蟲害之研究。臺灣糖業研究所 83/84
年期研究試驗報告 151-163 頁。 |
|
|
|
|
成蟲 |
薊馬危害幼嫩花苞,使花苞枯萎 |
(王清玲,1991,花卉害蟲彩色圖說第48頁) |
|
|
|
薊馬危害成熟花苞,致開花後花瓣呈現白條狀條紋,花朵呈畸形 |
|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000,植物保護圖鑑系列6,第79-8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