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研究 / 自動化擠乳對乳牛有什麼影響?臺灣的第一手研究來了!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自動化擠乳對乳牛有什麼影響?臺灣的第一手研究來了!
發文日:114/06/05

自動化擠乳對乳牛有什麼影響?臺灣的第一手研究來了!

Y. H. Yeh, Y, T. Chen, Y, H. Chen, M. K. Yang, Y. H. Chen, J. F. Huang, J. W. Shiau & P. A. Tu

自從2018年起,臺灣開始引進「自動化擠乳系統」(AMS),也就是讓乳牛自己走到機器前自動完成擠乳的方式。這個新技術為乳牛飼養帶來更多彈性與效率,但在臺灣,過去並沒有人仔細研究它對乳牛的行為、產乳變化與生理特徵有什麼影響。

因此,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收集使用AMS的荷蘭牛的基本資料,建立乳牛行為、生理與產乳特性的基礎資料庫,深入了解AMS下乳牛的實際表現。

研究發現了什麼?

  1. 胎次影響乳量

    • 第一次生產的乳牛(初產牛)平均每天產乳量為 33.02公斤

    • 第二胎的乳牛達到 42.79公斤

    • 第三胎的乳牛約為 41.71公斤
      ➜ 可見,初產牛的產乳量明顯低於經產牛

  2. 擠奶次數與乳量有關

    • 平均每天擠乳五次的乳牛,產乳量明顯高於一天擠兩次或三次的牛。

    • 不過,和每天擠四次的乳牛相比,產量差異就不那麼明顯。
      擠乳次數增加,乳量通常也會跟著增加。

  3. 產量和擠乳間隔的搭配很重要

    • 如果乳牛的每日乳量高,而且擠乳間隔短,牠的305天總產乳量也會比較高

    • 但若乳牛本來乳量就不多,卻又擠奶很頻繁,反而會讓牠的總產奶量更低。
      ➜ 換句話說,擠乳要搭配乳牛的實際狀況,不能一體適用

為什麼這很重要?

透過這項研究,我們可以更了解使用自動化擠乳的乳牛會有哪些表現,進一步分群挑選出「適合自動擠乳系統的牛隻」。這不但可以幫助牧場調整飼養策略,也能提升整體設備的使用效率,讓乳牛和牧場經營都更順利。

全文點附件

2025亦馨ICAR_poster(中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