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阿草快報 / 風吹草動 / 施肥與禾豆間植對狼尾草牧草地芻料生產與土壤碳蓄積之影響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施肥與禾豆間植對狼尾草牧草地芻料生產與土壤碳蓄積之影響
發文日:114/04/30
本研究以狼尾草臺畜草8號(Napier grass, Pennisetum purpurem, Taishiu No. 8)為材料,搭配牛糞堆肥及禾豆間植等肥培處理進行試驗,調查不同肥培條件下之牧草產量及品質的差異,並監測狼尾草牧草地之土壤有機碳蓄積量,藉以探討肥培處理對多年生牧草狼尾草芻料生產與牧草地土壤碳匯效益之影響。本研究之肥培處理組合則分別為:慣行管理(全量氮肥)、間植太陽麻(無氮肥)、間植太陽麻(半量氮肥)及牛糞堆肥。試驗結果顯示,狼尾草臺畜草8號的農藝性狀及芻料產量均以「慣行管理」顯著最高,「間植太陽麻搭配半量氮肥」次之,「牛糞堆肥」再次之,而「間植太陽麻」的表現顯著最低。在芻料品質方面,粗蛋白質含量之表現也是「慣行管理」顯著最高而「間植太陽麻」顯著最低。各處理的表現相似於農藝性狀及芻料產量;除了粗蛋白質含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酸洗纖維與中洗纖維之含量,四種肥培處理的表現均無顯著差異。狼尾草牧草地經兩年試驗後,四種肥培處理之土壤碳儲量(深度0-50 cm)分別為「慣行管理」256.5、「間植太陽麻搭配半量氮肥」254.7、「間植太陽麻」252.0及「牛糞堆肥」262.1(Mg C ha-1),其表現均顯著高於背景值,高出約5.1-9.3%,表示栽培多年生牧草狼尾草進行芻料生產具有土壤碳匯效益,不過,狼尾草非慣行之肥培方式之土壤碳匯效益不明顯(-9.1-2.2%),顯示尚需較長期持續監測土壤碳儲量,才能夠釐清調整肥培方式是否具有土壤增匯效益。(張世融)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畜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畜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