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臺灣山茶(Camellia formosensis)是臺灣山茶屬植物中適合製茶品種之一,主要分布於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等內陸森林區,海拔650~1,800公尺之櫟林帶森林,因族群數量分布稀少,在世界保育聯盟(IUCN)「世界植物紅皮書」中,將它列為「易受害」的稀有等級(VU),是屬於需強化保護的臺灣原生植物。原生臺灣山茶具有特殊風味,例如臺灣東部之臺灣山茶葉片具有松露菇蕈味,在一般茶品中極為少見,日後發展為茶飲商品或林下經濟栽植都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目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2021年已將臺灣山茶納入為林下經濟品項。
2025年1月15日本場蘇宗振場長與國立宜蘭大學陳子英教授帶隊前往臺東永康村泰平山次生林進行原生臺灣山茶調查,參加人員包括本場產業服務科楊美珠科長、南部分場吳佾鴻副研究員、東部分場余錦安助理研究員,林保署臺東分署關山工作站魏瑞廷技正及巡山員,林業試驗所孫銘源副研究員及研究助理等15餘人,一同登泰平山進行山茶調查,當天雖然下大雨,仍不減我們探尋原生臺灣山茶熱情(圖1)。
圖1、2025年1月15日本場蘇宗振場長與宜蘭大學陳子英教授 (前排左一) 帶隊前往臺東泰平山進行原生臺灣山茶調查,雖下大雨,但仍不減我們探尋臺灣山茶熱情。
臺東永康村泰平山之原生臺灣山茶調查
本次調查區域為林保署臺東分署轄管林班地,延平事業區第15林班和14林班交界之次生林地,海拔高度約900~1,000公尺與臺茶24號(山蘊)分布區域略不同(圖2),調查面積約20餘公頃,該區域早期曾經進行臺灣櫸、香杉造林,故林相已被人為干擾非原始天然林,目前該次生林地以樟科、殼斗科及山茶科為優勢族群。
蘇宗振場長表示,從2000年起東部分場即深入永康村泰平山進行原生山茶調查與標記,經過扦插繁殖種植、育種選拔及馴化栽培試驗,耗時19年通過種種試驗程序,於2019年成功申請取得品種權,以「臺茶 24 號(山蘊)」嶄新身份登場上市。泰平山為原生臺灣山茶天然植群分布的最東界,是東部茶樹種原唯一天然分布區域;本次組隊調查實際瞭解植群天然分布狀況,蒐集更豐富茶樹種原基因,除供茶飲品開發永續利用外,更肩負種原保育任務。
臺灣山茶為臺灣特有種故以formosensis為種小名,學名最早出現formosensis種小名,為日本學者鈴木重良(Suzuki)於1937年所發表的Thea formosensis Masam. et Suzuki,之後1950年北村四郎(Kitamura)將其降階處理為新型Camellia sinensis(L.)O. Kuntze. f. formosensis Kitamura,直到2007年蘇夢淮老師根據分生序列資料將本分類群從型提升為種位階,命名為Camellia formosensis(Masam. et Suzuki)Su, Hsieh & Tsou。
圖2、本次調查區域主要為關山工作站延平事業區第15林班。(魏瑞廷提供)
永康村泰平山之原生臺灣山茶植群特性與現況
宜蘭大學陳子英教授回憶1985年高考分發第一個工作機關就是到本場臺東分場服務,當時楊盛勳分場長即派請陳子英和陽勝榮技工等前輩前往泰平山進行原生臺灣山茶調查採集,發現頗多樹高超過10公尺以上的山茶母樹,其分布狀態多為中間一棵大茶樹周邊圍繞數十棵小茶樹,猶如眾星拱月呈群團狀分布(圖3),當時為調查山茶基礎資料,選擇1株大棵母樹砍伐計算樹齡及採集枝條回東部分場苗圃扦插繁殖,經計算該株臺灣山茶樹齡超過130年,證實為原始天然分布非人為栽種。目前該株山茶木材標本留存於東部分場展示館(圖4)、扦插苗在苗圃已長成3公尺高之茶樹。文化大學蘇夢淮老師2007年調查時發現分布於臺東永康村泰平山之山茶,其嫩枝葉之葉柄及中肋被疏毛,惟成熟葉易脫落,不同地理區域分類群之型態變異,是否為連續性變異?尚有探討空間!
本場將廣泛蒐集天然林內原生山茶種原,建置「臺灣山茶種原保存園」,並進行試驗調查及研究,以探討東部原生山茶與西部分類群之差異及其起源關係。
圖3、陳子英教授1985年調查臺灣山茶母樹區,後方次生林地之臺灣山茶植群目前 仍呈現群團分布。
圖4、蕭建興分場長(左3)手持130餘年臺灣山茶木材標本,目前存放於東部分場展示館。
結 語
為強化臺灣山茶之種原保育與產業化,提升臺灣特有茶作產業永續發展,本場計畫先進行林野調查、種原蒐集及分子鑑定等技術,全面進行臺灣山茶基因蒐集和保存,做為優良品系選育及產業推廣之基礎。
本場、林業試驗所、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宜蘭大學教授等機關和大專院校互相支援跨域合作,依各自專業分工,如本場負責臺灣山茶優良品系篩選和製茶試驗,開發特色茶飲品及產業推廣;林試所負責臺灣森林野生山茶種原蒐集、種原鑑定及建立種原資料庫;林保署負責林下經濟推廣及臺灣山茶天然林保育;大專院校提供學術資源和研究量能,跨機關共同努力為臺灣山茶產業開創新未來。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